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候规律及血瘀证与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性。方法:脑梗塞及其梗塞亚型的诊断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病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全部经过影像学检查证实。受试对象的年龄在40-85岁之间,发病时间在3天以内。中医证侯诊断采用《中医证侯诊断标准》。采集一般情况、发病情况、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中医证侯量化评分,抽取患者血液标本,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对其蛋白质组进行分离和鉴定。 结果: 1.血瘀证男性患者诊断成立有13例(61.90%);女性患者诊断成立有1例(11.11%),P值为0.011,两者之间发病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男性患者血瘀证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火热证(男性患者发病率为85.17%,女性患者发病率为55.56%)和阴虚阳亢证(男性患者发病率为57.14%,女性患者发病率为22.22%)两个证候P值略高于0.05,本研究认为其发病率有临床上的差异; 2.痰证≤60岁的患者诊断成立有14例(100%);>60岁的患者诊断成立有8例(50%),P值为0.002;血瘀证≤60岁的患者诊断成立有11例(78.57%);>60岁的患者诊断成立有3例(18.75%),P值为0.001;阴虚阳亢证≤60岁的患者诊断成立有10例(71.43%);>60岁的患者诊断成立有4例(25%),P值为0.011;两者之间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年龄在60岁(含60周岁)以下患者痰证、血瘀证及阴虚阳亢证发病率明显高于60周岁以上患者。火热证≤60岁患者发病率为92.86%,>60岁患者发病率为62.5%,P值等于0.05,本研究认为其发病率有临床上的差异; 3.急性期证候组合有一定规律,其中4个证候诊断都成立的有16例,3个证候诊断成立的有4例,2个证候诊断成立的有8例,有2例患者为单一证候诊断成立; 4.风证急性期患者诊断成立有25例(83.33%),缓解期患者诊断成立有18例(60%),P值为0.045,两者之间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急性期患者风证发病率明显高于缓解期风证患者;火热证急性期患者诊断成立有23例(76.67%);缓解期患者诊断成立有16例(53.33%),P值略高于0.05(0.058),痰证急性期患者诊断成立有22例(73.33%);缓解期患者诊断成立有15例(50%),P值略高于0.05(0.063),本研究认为其发病率有临床上的差异; 5.经PDQuest软件分析,使用LARS回归分析方法,并经人工核实,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血瘀证患者血浆和非血瘀证患者血浆相比,血浆2-DE凝胶图片中共发现了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有5个蛋白质表达量上调,分别是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SP40/40(SP40,40)、血管Rab-GAP/TBC-containing蛋白(vascularRab-GAP/TBC-containingprotein)、纤维蛋白原γ链(fibrinogengammachain)、γ-肌动蛋白(actin,gamma1propeptide);1个蛋白质表达量下调:TROVE域家族,成员2(TROVEdomainfamily,member2)。 结论: 1.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血瘀证、火热证和阴虚阳亢证在男性患者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2.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年龄在60岁(含60周岁)以下患者痰证、血瘀证、阴虚阳亢证和火热证发病率明显高于60周岁以上患者。 3.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不同证候之间的组合有一定规律,其中两证组合以风痰证、风火证、火痰证的组合为主,三证组合以风火阳亢证、风痰瘀阻证的组合为主,四证组合以风火痰瘀证、气虚血瘀风火证、气虚血瘀风痰证组合为主。 4.风证、火热证和痰证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发病率明显高于缓解期。 5.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血瘀证患者血浆和非血瘀证患者血浆相比,发现6个蛋白质表达量有差异,其中5个蛋白表达量上调: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SP40/40(SP40,40)、血管Rab-GAP/TBC-containing蛋白(vascularRab-GAP/TBC-containingprotein)、纤维蛋白原γ链(fibrinogengammachain)、γ-肌动蛋白(actin,gamma1propeptide);1个蛋白表达量下调:TROVE域家族,成员2(TROVEdomainfamily,membe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