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将喉罩用于老年病人短小手术,并与硬脊联合阻滞和气管内插管全麻进行对比观察,以寻求更适合老年病人短小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60例ASAⅠ~Ⅲ级老年择期手术病人,男33例,女27例,年龄65~89岁,体重45~85kg,BMI﹤30kg/m2。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喉罩(L)组、气管内插管(T)组、硬脊联合阻滞(C)组。手术时间预计1小时左右。手术种类包括:下腹部手术45例,其中腹壁疝手术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3例、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8例、经腹膀胱肿瘤切除术5例、经腹膀胱结石取出术5例;下肢手术15例,其中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6例、胫腓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5例、膝关节镜检查术4例。主要监测指标有:BP(SBP、MAP和DBP)、HR、SpO2、PETCO2和Ppeak(后两项限L组和T组)。观测时点选择:L组和T组为入室后静卧10min(T0)、插管/置罩前即刻(T1)、插管/置罩后1min(T2)、后5min(T3)、拔管/撤罩前即刻(T4)、拔管/撤罩后1min(T5)、后5min(T6);C组为入室后静卧10min(T0)、注药后5min(T1)、10min(T2)、20min(T3)、30min(T4)。观察项目三组有所不同,L组和T组为:①喉罩和气管导管置入情况;②从麻醉开始至手术可以开始时间;③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④循环情况;⑤呼吸情况;⑥术毕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从手术结束至出室时间;⑦围拔管/撤罩期呛咳、躁动和低氧血症情况;⑧不良反应(支气管痉挛、咽痛、腹胀等)情况。C组为:①麻醉穿刺情况;②从麻醉开始至手术可以开始时间;③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④循环情况;⑤呼吸情况;⑥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牵拉反应、闭孔神经反射、止血带反应)情况;⑦术后并发症(头痛、腰痛等)情况;⑧麻醉满意度。结果:1.L组与T组比较:①喉罩和气管导管置入情况:两组均成功置入。L组所有患者均在未应用肌松剂及喉镜辅助的情况下置入喉罩,其中十七例一次置入成功,一例经三次调整置入成功,两例经两次调整置入成功。T组十九例一次插管成功,一例经三次插管成功。两组一次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从麻醉开始至手术可以开始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L组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较T组均明显减少(p值分别<0.05和<0.01);④L组T1、T2、T3各时点间及T4、T5、T6各时点间HR和MA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5与T0相比,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T组T2时点HR和MAP明显高于T1、T3时点(p<0.01),T5时点HR和MAP明显高于T0、T4、T6时点(p<0.05);⑤呼吸情况:两组患者SpO2、PETCO2、Ppeak无统计学差异(p﹥0.05);⑥L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p<0.01);⑦L组围拔管期呛咳、躁动、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少于T组(p<0.01);⑧L组支气管痉挛、术后咽痛发生率低于T组,腹胀发生率高于T组(p<0.01),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L组与C组比较:①C组有两例患者剔除实验,其中一例经反复穿刺失败,另一例虽穿刺成功,但硬膜外导管反复回抽有血;②从麻醉开始至手术可以开始时间:C组用时明显长于L组(p<0.01);③C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于L组(p<0.05);④循环情况:C组T0、T2、T3、T4各时点间HR和MAP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与T1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呼吸情况:SpO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⑥不良反应及并发症:C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L组;⑦C组术后无咽痛、腹胀,但头痛、腰痛多于L组;⑧L组麻醉满意度高于C组(p<0.05)。结论:1.与气管内插管全麻相比,喉罩可不使用肌松剂及喉镜辅助,操作简单;患者围术期麻醉用药量少,血流动力学变化小,苏醒快,围拔管期呛咳、躁动和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及咽痛等并发症少。喉罩较气管内插管全麻更适合于老年病人下腹部及下肢短小手术。2.与硬脊联合阻滞相比,喉罩操作简单,从麻醉开始至手术可以开始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对术中牵拉及止血带反应等耐受性更好;术后不良反应少;术者及患者麻醉满意度高。尤其适用于椎管内麻醉禁忌或失败的择期非饱胃老年患者。3.但是,与气管内插管全麻及硬脊联合阻滞相比:喉罩病人腹胀发生机率高,不适合用于饱胃、腹内压过高、有习惯性返流呕吐史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