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参与行为对城市青年人际信任的影响——基于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任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不仅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更会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城市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际信任状况更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运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以1422名城市青年为样本,描述了现阶段我国城市青年群体人际信任的基本情况,分析和探讨了社团参与行为对人际信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  首先,在人际信任方面,城市青年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会交往人士的信任程度随着感情亲疏及交往密切程度而递减;在社团参与方面,城市青年参与活动的种类少并且互动频率低,社团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助行为较少。  其次,运用主成分法,对城市青年的人际信任及社团参与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表明,城市青年的信任由亲友信任、邻里信任、一般信任和普遍信任四个部分构成,社团参与由娱乐型社团参与、教育型社团参与和宗教型社团参与构成,相应地,社团参与中的互助行为由娱乐型社团互助行为、教育型社团互助行为和宗教型社团互助行为构成。  最后,笔者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在控制了个人特征变量的前提下,分别考察了社团参与程度及社团参与中的互助行为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在社团参与因子中,对“一般信任因子”发挥显著积极作用的是“娱乐型社团参与因子”和“宗教型社团参与因子”;对“亲友信任因子”发挥显著积极作用的是“娱乐型社团参与因子”;对“邻里信任因子”起着显著积极作用的是“宗教型社团参与因子”;社团参与对普遍信任的影响没有统计显著性。在社团互助行为因子中,对“一般信任因子”发挥显著积极作用的是“教育型社团互助因子”和“宗教型社团互助因子”;对“亲友信任因子”发挥显著积极作用的是“娱乐型社团互助因子”和“宗教型社团互助因子”;对“邻里信任因子”发挥显著积极作用的只有“教育型社团互助因子”;社团互助行为对普遍信任的影响没有统计显著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组织社会学中的新制度主义视角,对陕北汉村“家家通”工程的实践过程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借此来分析当下农户体制下村庄公共产品的制度基础。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  第
哈萨克族是亚欧草原上以游牧为主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族群。18世纪50年代中玉兹的黑宰部落和大玉兹的阿勒班、苏万部落进入现中国伊犁哈萨克自治区州行政辖区游牧。十九世纪末黑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社区居民实现了由“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社区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当前,基于社会的转
学位
本文以有主姓家族背景的水库移民村——河北省P县西水村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与西水村村干部班子变动有关的一些村庄政治重大事件的“分歧—协议分析”,重点关注50多年来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不仅创造了诸多的社会奇迹,也形成了不容忽视问题域。在令世人瞩目的数字奇迹背后,这些深受影响的亲历者的生活史本身更需要深入的研究。在这个意义上,本文试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网络生活在当代社会中的普及,它的影响以及因其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面对互联网强大的影响力,以及它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一些问题时,人们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所谓自我认同,是“示异”与“示同”的结合。一方面个体要表现出自我与他人的差异,突出自我作为独立个体的个性,另一方面又必须将自己归类,使自己成为某个群体中的一员,以获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