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该病毒由介体灰飞虱传播,能够在灰飞虱体内循回增殖,并经卵传播后代。目前,RSV如何专化性的识别灰飞虱,并能够在灰飞虱体内增殖、循回、卵传,仍然是不清楚的,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了解灰飞虱传毒机制并控制其传播病毒的关键。同时研究病毒与灰飞虱互作的分子机制,也为我们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基础和新策略。本实验室前期成功构建了灰飞虱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本论文以RSV CP作为诱饵蛋白筛选cDNA文库,以期能够筛选到介体体内与RSV互作的关键性蛋白因子。首先,构建诱饵蛋白酵母双杂交载体pGBKT7-CP,并且将其转入酵母菌AH109中,通过其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确定该诱饵蛋白对酵母菌无毒性,同时也不具有自激活活性。大量制备含pGBKT7-CP载体的AH109酵母感受态细胞,采用顺序转化法,转入文库质粒。测得转化效率为6.25×105cfu/μg。将转化产物涂布SD/-His-Leu-Trp平板,挑取生长状况良好的菌落至SD/-Trp-Leu-His-Ade/X-a-gal培养基上培养。挑取生长良好且变蓝色的酵母菌落,于SD/-Trp-Leu-His-Ade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提取酵母菌质粒,PCR扩增确定插入片段大小,并将插入片段大于500bp的酵母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测序。将含有正确读码框质粒的酵母菌称为阳性克隆(共41个),将测序结果于Genbank数据库中Blast比对,确定插入片段的基因属性。最后证实这些阳性克隆属于11个不同的基因,其中有4个基因的ORF是完整的。从筛库得到的11个互作蛋白基因中,选取2个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分别为核糖体蛋白L18(Ribosmal protein L18e, RPL18e)和表皮蛋白基因(Cuticularprotein, CPR)。研究内容主要是L18、CPR与RSV CP的互作关系验证。根据已得到的L18、CPR基因序列构建载体pGADT7-L18/CPR、pGBKT7-L18/CPR。共转化AD-CP/BD-L18、AD-CP/BD-CPR、BD-CP/AD-L18、BD-CP/AD-CPR。实验结果表明RSV CP确实与L18、CPR在酵母体内存在互作关系。构建表达载体pET32a-L18,IPTG诱导L18蛋白原核表达。由于CPR全长基因原核表达不顺利,我们将CPR全长基因中对应N端的跨膜区的序列截去,构建表达载体pET32a-CPR47,用IPTG诱导顺利表达CPR47蛋白。将原核表达的L18、CPR47蛋白分别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转膜、复性后进行RSV病毒粒子的体外结合实验,检测RSV病毒粒子与L18蛋白、CPR47蛋白的体外结合能力。实验结果显示L18蛋白能与RSV粒子结合,CPR蛋白与RSV粒子在体外无结合能力。最后,我们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带毒和无毒灰飞虱体内L18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意在确定RSV的侵染是否会影响L18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L18基因表达量在带毒和无毒灰飞虱体内没有明显差异,暗示病毒互作蛋白L18的表达不受RSV侵染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