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口译中的美在实践中每时每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世界学术范围内跨学科研究的日益繁荣,特别是翻译和美学的交叉互动,却很少有人将口译和美学结合起来。这两个学科的融合将是一种全新的研究趋势,不仅会启发专家学者及口译学习者从另一个新的角度对这项高要求的实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更会像一座灯塔为国际交流领域涉及到的口译活动指明方向。
最早的口译研究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会议口译研究。由于口译的灵活性很强,口译标准一般可以概括为:“准确性、流畅性和即时性”。然而,在21世纪,满足这三条已远远不够。基于当前形势,笔者从译者角度出发,对交替口译过程中的美感生成要素及其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丰富口译标准,提升译员的综合素质,更重要地是,将这项复杂紧张的实践活动升华为视听享受。
本篇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此研究的目的、重要性及结构;第二章是本篇论文的理论基础,概述了口译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翻译美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三章开始探究交替口译过程中的美感生成要素,基本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细化为五点;第四章着重从三个方面探讨美感生成要素在交替过程中的体现,分别是口译标准、译员的审美再现角色及个人形象,详细阐述口译过程中的美感效果。笔者通过提炼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口译实践经验以及从各种口译相关活动中精选的代表性实例,支持第三章和第四章主干的分析。
第五章是研究成果及反思部分,分析了审美意识和美育的重要性,以及口译标准延伸的可能性,并就未来的口译教学及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如下所示:
1)翻译教育首先应该是美育;
2)教师应意识到完善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3)学生应有意识地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口译美感,如大声朗读;
4)口译标准应包含“优美性”,以达到当今世界对一名合格译员的更高要求。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论文的局限性及未来的研究设想。由于研究期限和笔者学术水平,论文中必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美感生成要素的全面性,实例数量和选择的准确性及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