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整个经济体处在向创新型经济体转型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就产业整体工艺水平、制造水平、科研实力等与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整体上制造业仍处于中低端的发展层次,先进制造业等高端类别的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从经济理论上,我们知道产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产业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从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因为像制造业的产业链两端,即研发、物流、品牌营销等都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而这些又恰恰是产业链中包含高附加值的部分。因此,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就变得有意义。 本文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界定,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二者关系的历史性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剖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以及制造业效率增长的内涵。接着从理论上说明了生产性服务业如何利用自身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等三个方面的创新来推动制造业效率增长。然后简要的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阻碍制造业效率增长的因素。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选取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相对发达的9个相关省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制造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依次选取分别代表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的相关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利用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验证生产性服务业三个方面的创新发展对于制造业效率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确实推动了制造业的效率增长。但生产性服务业制度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制造业效率增长呈负相关的关系,这不符合本文的预期,因此本文分析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最后提出了利用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来提高制造业效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