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M模型老鹳草活性物质制备工艺研究Ⅰ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ip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老鹳草、多酚成分的研究现状及药物对血管生长影响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第二章是基于CAM模型筛选出老鹳草有效部位,并进一步完善工艺参数和建立质量标准。第三章合成莽草酸系列衍生物,并对其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第一章对老鹳草的研究概况、多酚类的现代研究及药物对血管生长影响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老鹳草的研究概况包括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三个方面。由于老鹳草中主要有效成分为多酚类成分,故对多酚类的检识、提取分离、进行了总结。现代研究表明血管的生长与多种疾病相关,不论是抑制血管新生,还是促进血管新生都对治疗疾病有一定的意义,故对促进血管生长、抑制血管生长的临床应用及筛选药物的模型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基于CAM模型筛选出老鹳草有效部位,完善工艺参数和建立质量标准。首先运用CAM模型筛选出老鹳草中促血管生成的多酚有效部位,利用化学指标完善工艺确立参数。实验得出老鹳草有效部位提取工艺为:A%乙醇,A倍量,B度温浸B次,每次A小时,过滤、合并滤液,B℃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等量乙酸乙酯萃取3次,乙酸乙酯萃取液回收至原体积B,用A%碳酸氢钠溶液萃取B次,调pH值至C,等量乙酸乙酯萃取3次,B℃减压回收至干。运用高效液相初步建立了老鹳草有效部位指纹图谱,发现随着老鹳草提取部位血管增生作用的增加,Rt=32的峰的面积随之增加,这提示我们此化合物可能有促进血管增生的作用。初步建立了老鹳草药材及有效部位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老鹳草药材及有效部位中总多酚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没食子酸为指标性成分,采用磷钼钨酸比色法,没食子酸的标准曲线为Y=48.02X+0.081,r=0.9998,表明没食子酸在0.0026-0.013mg/ml之间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经测定药材中总多酚含量为6.75%,有效部位中总多酚的含量为62.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老鹳草药材及有效部位中没食子酸进行了含量测定。没食子酸的标准曲线为Y=1984-9.72 X , r=0.9994,表明没食子酸在0.08~0.72|ìg之间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经测定老鹳草中的没食子酸含量为0.035%,有效部位中没食子酸含量为0.51%。运用气相色谱初步检测有效部位中残留乙酸乙酯,没有检出乙酸乙酯。第三章对莽草酸系列衍生物进行有机合成,合成出两个化合物:5-O-cinnamyl-(-) methyl shikimate、3-O-galloyl-(-)- hydroshikmic acid,利用CAM对合成出的化合物的活性进行了初试,实验得出5-O-cinnamyl-(-) methylshikimate有一定的抑制血管增生的作用。
其他文献
对高职工程监理专业建筑CAD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从实用和实战出发,探讨以绘制建筑施工图经典案例为线索的"三段式"建筑CAD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学生专业的识图
在给水深度处理工艺中臭氧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结合铁西水厂臭氧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详细介绍了臭氧系统中臭氧气源制备、臭氧发生系统、接触反应、尾气破环系统等的设
<正>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突破口,在全市深入推行岗位廉政风险教育,取得较好成效。本文拟对这一教育形式的理念进行分析。
震泽自古就是蚕桑名镇,养蚕种桑历史悠久,是太湖南岸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丝产业也借助现代技术手段,随之发展壮大,先后被评为中国蚕丝被之乡、中国蚕丝之乡,但是在实际的发
近年来,电子天平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天平,弥补了传统的机械天平存在的不足,其能够高效的获得测量数据,使得计量工作朝着精确化方向发展,电子天平的检定是电子天平计量精准的有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生产方式,制造了新的传播模式。人们在生活中已然离不开网络所提供的种种便利。在这种传播语境中,网络文化深入人们的生活,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
<正> 秦汉以后,中国有四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即:十六国北朝,唐末五代,金、元阶段,满清时期。在此期间,社会风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
综述了高等规聚1-丁烯在管材和薄膜材料的应用情况,以及其合成技术及催化剂研究进展。指出Ziegler-Natta催化剂的性能改进及新型给电子体的研发将是今后发展的热点。表明了随
工业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在实际建筑工程设计应用中是比较广泛的,因此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而言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新思想,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也要
<正> 骗子小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小说类型,起源于唐,兴盛于明、清,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各种文体、各种类型都有所渗透。比如其中精怪类骗局曾影响到《西游记》。现实类骗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