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衡量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作文能力一直是语文学科内最受关注的培养内容。作文能力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不同阶段学生的写作目标,是依据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设定的。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以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为主,主要考察学生“记实”的能力,符合小学生具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而初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写出更高水平的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和常见的应用文,将考察重点放在“说理”上,需要学生有独立的理性思考,并能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见解表述出来,侧重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六、七年级是小学和初中衔接最紧密的两个年级,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学生的主要思维模式正由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六、七年级的作文教学应当利用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以此实现两个年级作文学习的顺利衔接。由于作文教学目标和方法的差异,许多六年级的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出现了作文成绩下滑的现象。目前与初小作文衔接相关的研究大都在较大的语文教育范围内探讨教学衔接的策略,或是仅从小学或初中一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导致这些研究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为此,本文以六、七年级作文教学的衔接性为研究对象,以思维训练和语言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旨在提出有助于改善六、七年级作文教学脱节现象的建议。本文以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哲学的系统思想、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界定了六、七年级作文教学衔接的内涵,力求系统地论述了对六、七年级作文教学衔接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深入直观地对六、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和衔接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发现六、七年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及方法上都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同时,有相当比例的中小学教师缺乏作文衔接的教学意识。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初小作文学习平稳过渡的原因。针对当前六、七年级作文教学衔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现状和原因,本文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作文教学的命题形式、教学内容、指导原则、评价方式、作文教学与语文课程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等方面提出作文教学衔接建议,力求在六、七年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渡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