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双重动力和压力下,“保增长、调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保增长,就是要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根宏观经济学原理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狰出口。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净出口是经济增长的辅助手段,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保障。投资需要强大的资金面支撑。金融始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力量,国内外经验研究表明,金融主要通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拉动投资的增长,从而解决了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金融市场中,储蓄向投资转化,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融资模式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我国长期以来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虽存在一些缺点,但对于我国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来说,却发挥着重要的融资供给能力,银行已成为社会投资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投资按照期限可划分为短期和中长期,而决定经济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多的还是需要依靠中长期信贷市场投资规模增长。一般性商业银行受到风险管理制约和监管指标要求,很难在中长期信贷市场提供大量的资金,而国家开发银行及政策性银行等债券银行则可在中长期市场有所作为,发挥其“促经济、调结构”的宏观功能。 债券银行不仅能够为中长期信贷市场提供金融资源服务,而且还可以通过中长期信贷市场调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转向集约型模式,中长期信贷市场可通过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和利率市场化调节,间接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同时也要注意到中长期信贷资产具有流动性不足等缺点,借鉴国家开发银行在中长期信贷资产证券化前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利率市场化进程,作进一步的试点和推广,盘活信贷存量资金,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 本文主要章节安排如下: 第0章,引言。主要内容有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中长期信贷及其市场均衡的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结构并分章节简单进行了概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难点和不足。 第1章,中长期信贷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保证。首先通过对于消费、净出口、政府支持与投资对比分析,提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投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接着,分析了投资所需求资金的融资市场及其融资结构分析,重点是分析了中长期信贷市场特征及其结构。 第2章,中长期信贷市场均衡研究基础。主要是提出了中长期信贷市场的一些理论基础,比如金融约束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利率风险与久期理论等;同时对我国中长期信贷市场发展现状及其主要存在问题、风险等进行了分析。 第3章,我国中长期信贷市场的非均衡现状。主要内容有我国中长期信贷市场资源配置非均衡表现;中长期信贷市场资金供求结构非均衡分析;中长期信贷市场非均衡影响。 第4章,国外中长期信贷市场经验研究。首先对我国信贷市场发展阶段进行了回归和总结;其次,对于发达国家中长期信贷管理经验进行了分析,重点是德国和日本,从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两个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 第5章,中长期信贷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经济增长需求信贷,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中长期信贷。在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长期信贷的信贷政策、产业政策和利率市场化路径作用机制。 第6章,中长期信贷市场与银行稳定性均衡分析。主要包括中长期信贷与银行稳定性均衡、中长期信贷市场均衡博弈策略两个方面内容。构建了中长期信贷占比银行违约概率函数并分析了其对于银行破产影响;构建了商业银行和债券银行纳什均衡。 第7章,结论与政策建议。提出了国家开发银行及政策性银行等债券银行应在中长期信贷市场中发挥更重要积极作用,并从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文有可能创新点主要表现在: (1)论证了经济增长需要投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中长期信贷。消费、净出口和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三架马车,在当期消费不足、净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断下滑情况下,再加上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下滑,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维持经济增长稳定还需要投资作为支撑。在加大投资过程中,政府投资承担了重要角色,而政府项目大多是周期长的公共项目,故中长期贷款已成为拉动经济并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长期信贷调节机制,主要包括信贷政策或产业政策、利率渠道等机制。信贷政策或产业政策就是要加大对于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利率渠道就是通过利率市场化机制,通过中长期信贷市场发展促进中长期利率市场化,进而发挥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构建了中长期信贷占比与银行稳定模型。银行稳定与破产概率之间存在非常明确关系,而银行破产一般使用破产概率模型,即当银行净资产小于零时银行陷入破产边界,中长期信贷占比通过作用银行净资产水平而影响银行稳定性。主要分为信贷风险效应和利息收入效应分析,并分别对商业银行和债券银行进行了对比研究。 (4)构建了中长期信贷市场均衡博弈模型。在假设条件下,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和债券银行在监管介入和市场约束时,达到纳什均衡条件及其结论。 本文主要不足表现在: (1)虽然本文从单个商业银行角度论证了其中长期信贷占比的最优问题,并提出了其制约因素,但是还缺少一个从宏观方面对中长期信贷市场均衡的一个模型构建,这也是本文下一步继续研究方向。 (2)中长期信贷市场在推动经济增长及其转变方式中的重要性主要是基于我国当期经济政策和战略分析,并不一定适合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研究还是更多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所面临的难题和困惑,就问题而论问题,这也许正是学术研究所应重视的,但结论并不具有普遍性,本文还是需在下一步的研究中继续拓展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