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酸铋-氮化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机理的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020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将BiVO4与C3N4进行比例复合,制备新型光催化材料BiVO4/g-C3N4。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的一系列测试手段,分别对BiVO4、g-C3N4及BiVO4/g-C3N4的结构、元素组成、形貌以及可见光的吸收范围等进行了表征。同时详细系统的研究在可见光(400nm<λ<780nm)下用BiVO4/g-C3N4光催化剂对有机污染物对硝基苯酚进行光催化降解,通过实验结果,确定催化剂的最佳合成条件、负载比例、投用量、反应体系pH值、溶液初始浓度等条件。通过一步合成的方法(较温和的水热法)制备了在可见光(400nm<λ<780nm)下催化活性比较高的g-C3N4与BiVO4复合的BiVO4/g-C3N4材料。其表征结果中证实:在产物中,BiVO4的存在形式为块状结构单斜白钨矿晶体,g-C3N4以片层状结构存在,且BiVO4纳米颗粒分布在片层状的g-C3N4上,并与g-C3N4片层紧密地结合。光催化剂BiVO4/g-C3N4在200~530 nm,显示出强烈的吸收峰,具有明显的可见光响应。通过实验条件,确定合成BiVO4具有最佳实验的条件为:在pH值为6,水热温度为150℃条件下制备的BiVO4。合成BiVO4/g-C3N4,放入烧杯中超声1小时,然后搅拌一个小时,最后放入干燥箱内80℃干燥12小时。在降解对硝基苯酚的实验中,BiVO4与g-C3N4的最佳负载比例:10%BiVO4/90%g-C3N4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已达到98.6%,而20%BiVO4/80%g-C3N4和30%BiVO4/70%g-C3N4、BiVO4和g-C3N4对对硝基苯酚(PNP)的降解率分别为:85.84%、71.29%、47.46%、51.79%。这说明只有按照一定比例的负载才能提高在可见光区的催化活性。最佳的降解对硝基苯酚的实验条件为:催化剂的投用量为1g/L,对硝基苯酚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0mg/L,溶液pH值为5。通过自由基和空穴捕获实验,研究了PNP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提出了可能的降解机理;通过五次循环实验评价了制备的BiVO4/g-C3N4的循环使用情况。
其他文献
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对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质、应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壳型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有序的复合结构,带来了许多单一纳米材料无法得到的性能,具有许多新用途。随着构成核芯和壳层纳米材料的品种和类型的不同,得到的目标性质也不同,应用领域也不同。本项研究建立了一种合成纳米银及Ag/Au核壳纳米水溶胶的新方法。首次采用没食子酸为还原剂,以加入微量氯金酸生成的纳米金为催化剂,简便、快速地
主办方: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谢耘耕工作室全美中国研究联合会美国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时间:2014年7月13日
生物转化由于其温和的反应条件及高立体选择性而成为合成手性醇类化合物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于这一研究领域。最近,本课题组利用面包酵母对2-烷基-4
中华民族经济了上千年的发展,直至今日已经留下了很多非常宝贵了灿烂的文化财产。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若是能够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提高设计的效果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温度梯度毛细管电泳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可在同一温度梯度下,检测多个不同长度和不同突变的基因片断,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突变检测方法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简
“2014中国城市大会暨中国城市报首发式”于2014年11月29日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艾立民,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
金属形态决定其生物吸收和生物毒性,采用微量金属总浓度作为其毒性效应和允许浓度的评价标准往往会高估其毒害效应。环境中游离金属浓度与生物吸收和毒性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
启平把“现代”和“传统”嫁接得天衣无缝,他游走在“现代”这个时间之维上,但是,又仿佛是生存在“古代”的意蕴里,他的画作有一种沉酣的、玄远的、古意的美。这种美值得你反
有机锡羧酸酯类化合物可广泛地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防污涂料等。近年来,这类化合物因其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及丰富的结构倍受人们重视。为了寻找一种高效、低毒价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