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吸烟人数的增加、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及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最新的《国家卫生统计年鉴》也显示:2005年呼吸系统(主要是COPD)在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中占12.6%,排第四位;在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中占23.5%,排第一位。目前,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COPD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成为COPD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但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COPD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特征之一是体重减轻与皮下脂肪耗竭。新近的研究显示炎症因子、血清瘦素、甲状腺激素也可能是COPD患者极度营养不良时对营养支持反应差的原因。2005年,Fukuhara等发现了一种新的在内脏脂肪中特异性高表达的脂肪细胞因子,被命名为内脂素(visfatin),研究表明它不仅能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发挥类胰岛素样降低血糖的作用,还可促进脂肪的分化和聚集,可能是联系肥胖、能量代谢、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一个靶点。另外,内脂素具有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的作用,有可能作为一种炎症介质角色成为与COPD的发生、发展与预后相关的因素之一,另有研究结果提示内脂素基因多态性与糖脂代谢相关联。COPD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生与发展涉及到多种基因变异,基因学的研究是这类疾病的最根本的研究方法。对COPD患者,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将其防治从目前的病理生理防治水平提高到病因防治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COPD预后与营养状态密切相关。内脂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调节血糖、血脂及心血管功能,参与能量代谢,理论上推测,内脂素与COPD的营养状态及能量代谢有关联。但目前国内外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内脂素血清水平尚有争议,如Ekers等的研究指出内脂素与COPD患者肺功能显著相关,其浓度在COPD患者中是降低的,而刘小静等的研究则指出COPD患者中内脂素是升高的,它可能是一种新的炎前脂肪因子。关于内脂素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较少。那么,内脂素水平于COPD患者中究竟如何?何种因素可以影响到内脂素水平?内脂素与反映COPD患者营养状态参数是否相关?与哪些参数密切相关?其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其浓度及营养参数有关联?鉴于以上问题,构成了本研究的设计思路。研究目的1.检测COP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浆内脂素水平,探讨其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血糖、血脂、白蛋白、肺功能等指标的相关性。2.检测正常组与COPD患者内脂素基因启动子-1535位核苷酸C/T的基因分型,探讨这种基因多态性与血浆内脂素、血糖、血脂、BMI的相关性。研究对象及方法1.随机选取2009年9月-2010年5月诊断的COPD病例组120例(平均年龄64.76±10.95岁,其中男性86例,女性34例),正常对照组120例(平均年龄63.15±7.23岁,其中男性90例,女性3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相匹配。用酶联兔疫法测定血清内脂素水平,同时测量并计算体重指数(BM1)、腰臀比(WHR)、上臂中部臂围(MAC)。所有参与者均禁食12-14小时,用生化法测定空腹血糖(FBG)、血脂、白蛋白等相关指标,同时进行肺功能检查及6分钟步行试验测定,研究它们与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血清内脂素水平的相关因素。2.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验内脂素基因启动子-1535C/T多态性的基因型。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血浆内脂素、糖、脂、BMI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正常对照组和COPD组临床与生化特征比较:两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COPD组BMI、MAC、WHR1、FEV1%、FEV1/FVC、6MWT显著减低(P<0.05)。2.COPD患者血清内脂素的变化:COPD组血清visfatin浓度(19.88±1.50)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8.66±2.62)ng/ml(P<0.05)。3.性别影响:将受试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女性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男性,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COPD组内女性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未明显高于男性(P>0.05)。正常对照组女性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男性(P<0.05)。4.年龄影响:在全体受试对象、正常对照组、COPD组及男女性别分组中血清内脂素浓度和年龄均无显著相关。5.不同BMI组对内脂素浓度的影响:全体受试对象中及COPD组中,高BMI的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低BMI组(P<0.05)。而在正常对照组中,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6.内脂素水平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在所有受试者中,血清内脂素浓度与BMI、WHR、MAC及FBG、FEV1呈显著正相关(P<0.05);COPD组血清内脂素浓度与BMI、WHR、MAC及FBG、FEV1、6MWT呈显著正相关(P<0.05)正常对照组血清内脂素浓度与BMI、MAC、WHR成显著正相关(P<0.05),与FBG、WBC、FEV1、6MWT无明显相关性(P>0.05)。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示COPD组血清内脂素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体重指数(BMI)和上臂中部臂围(MAC)。7.内脂素基因-1535C/T的基因分型:TT、TC、CC基因型在COPD患者中分布频率分别为32.6%,38.2%,29.2%:在正常对照组中分别为32.3%、35.1%、32.6%。SNP-1535C/T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和COPD组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8.无论是COPD组,还是正常对照组,三种基因型的内脂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9. COPD组中,TT基因型FBG显著增加(P<0.05),同时LDL水平升高(P<0.05)。不同BMI组间比较,三种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COPD组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BMI、MAC、WHR、BG、WBC、FEV1有相关性。BMI与MAC是COPD患者血清内脂素浓度的独立相关因素。提示内脂素可能参与COPD营养状态的改变,参与COPD的发展进程。2.三种基因型中,内脂素浓度无显著差异,提示基因多态性可能对内脂素浓度无调控作用。3.内脂素基因启动子-1535C/T多态性与COPD患者的糖、脂代谢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