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突会话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的言语交际中。由于这一语言现象兼具普遍性和复杂性,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语言学视角,特别是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基于语用学理论,一些学者探讨了冲突会话的结构特征,一些学者研究了冲突会话的交际策略。然而,国内对冲突会话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语言顺应理论,很少有基于Spencer-Oatey的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其在2008年补充修改过的新版和谐管理理论。另外,大多数学者都将冲突会话分为起始、对抗和结束三个阶段来研究,并且更关注冲突会话中的单话轮,对于冲突会话的动态研究较少有人涉及。本文以中国电视剧《少年派》中的同学间冲突会话为语料来源,以Spencer-Oatey的和谐管理理论为理论框架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同学间冲突话语的语用理据是什么?(2)同学间进行冲突会话的过程中人际管理的动态过程是怎样的?(3)为什么冲突会话最终会对交际双方产生不同的人际影响?本文将冲突会话定义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动态过程,认为冲突会话由冲突话语组成。换句话说,只有当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话语均为冲突话语时,他们之间的对话才能被称之为冲突会话。在对语料进行分析后,本文得出以下三点研究结果:第一、本文将同学间冲突话语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引发冲突会话的,另一类是不能引发冲突会话的。那些能够引发同学间冲突会话的冲突话语是由说话人和听话人两方的话语组成。对于说话人来说,他们的语用理据涵盖了四种类型的和谐取向:和谐增强取向、和谐维持取向、和谐忽视取向和和谐挑战取向。而对于听话人来说,他们的话语之所以被看作冲突话语通常是由于其话语是基于和谐忽视或和谐挑战取向而说出的。而第二类冲突话语则都是来自于说话人,因为这时的说话人收到了听话人的缓和性回应。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类冲突话语的语用理据与说话人的和谐忽视或和谐挑战取向有关。第二、本文提出了一个广义上的同学间冲突会话过程模型。首先,说话人A会有一个和谐维持、和谐忽视或和谐挑战取向,因为只有当A的和谐取向为三者之一时,A的冲突话语才可能成功引起同学间的冲突会话。然后,基于特定的和谐取向,A会根据面子、社会权利与义务和交往目标三个管理维度,对与听话人B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行管理。管理的结果则会通过A在五个域尤其是以言行事域中的语言策略选择体现出来。而在听到A的话后,B会根据(不)礼貌程度对A的言语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会直接影响B的和谐取向。之后,B会经历与A相同的人际关系管理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只有B的和谐取向为忽视取向或挑战取向时,其与A的对话的冲突会话才能发生和继续。在冲突会话的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所扮演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而这个过程直到由于某些原因冲突会话结束才会停止。第三、本文认为A和B之间的评价都具有非累加的特征,这意味着这些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即时语境。因此,当冲突结束时,他们对彼此的最终评价是影响双方各自在多大程度感受到关系受到挑战的关键。通过对《少年派》两个例子的详细分析,本文发现大多时候,双方在冲突会话中对和谐管理的结果有着相同的理解,但有时交际双方所感知到的关系质量的变化程度是不同的。这直接导致了冲突会话对交际双方产生截然不同的人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