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写作背景从总体上看,近几年来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也取得了成效,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额在下降,盈利在增加。但就微观而言,金融改革尚未彻底到位,相当一部分基层银行还处于国家的襁褓中,难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要求。入世后金融改革进程必将加快,其中县域金融的改造将是一出“重头戏”,现实的巨大差距和严酷的竞争注定了这种改造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或权宜之计,而是一场制度性的根本变革和实施战略改造的过程。近年各个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行都在按照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要求,在资源配置、组织体系、内控机制、经营模式诸方面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并取得明显进展,但是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难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基层行的改革仍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基本上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至今多数县支行还遗留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陈旧经营方式,效率低下,机制不活,而过去盲目扩张、粗放经营导致县支行在转轨时期与市场对接的战略失误,其后果远远大于自身面临的现实威胁,银行与市场之间出现信用“真空”,实际上蕴藏着危及支行生存的巨大风险。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都在酝酿改制上市的蓝图,这也是今后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向。而基层行如何实现标本兼治整体优化的效果,不啻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改制上市战略的先决条件,应该说,金融领域的微观搞活与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也无法回避的问题。二、写作目的作为一名在县支行供职十余年的银行职员,我目睹了一个县级国有商业银行的演进历程,并由此折射出对深化金融改革的理性思索。一方面中国银行业的微观改造要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又不能亦步亦趋畏缩不前,而是要瞻前顾后统揽全局,敢于与狼共舞,迎接<WP=3>挑战,才能在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基层银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县域银行的改造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有益的见解和建议。三、本文框架及主要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县域金融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融资机制单一,服务功能存在缺陷,治理结构失衡。并分析了县域金融面临的诸多内外部因素,包括不利的因素和有利因素。文章的第二部分阐述了县域银行改造的战略意义,主要从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改造要达到的目标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为什么要进行改造。文章的第三部分提出了县域银行改造的基本内容,包括改造的思路和原则,然后以前瞻性的视角着重探讨了国有银行在微观改造过程中会遇到的主要障碍与难点,说明银行改造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文章的第四部分针对县域银行改造中的诸多难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首先是澄清五大现实误区(更新观念),然后找准四个市场定位(明确目标),最后是提高三种关键能力(操作策略)。本文选题立足于金融改革前沿,站在用户或读者的角度,对县域银行改造提出深层次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时效性,其中不乏独到见解与创新之处。本文在如何改造及建议方面突破了既有的模式,避免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倾向,符合动态变势之需要。本文主题强调同业合作大于同业竞争,大胆采用了定量思维方法,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运用,加深理解,富于启发和帮助。鉴于有关县域金融改革方面的论著不多,文中提出的一些概念范式还有待斟酌,如“资金倒流机制”、“国有商业银行县支行地方化”(移转)、“农信社‘独联体’模式”、“柔性改造”、县域银行“专业化”等提法,显得比较新颖富有创意,同时也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