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等物质文明的变迁的过程,同时是城市文明、城市意识等精神文明扩散和传播的过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涌现出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转移农民”。庞大的转移农民群体从农村过渡到城镇,身份特征、文化层次、经济环境、居住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适应高速城镇化成了他们生活的困扰。转移农民既有对乡村传统道德元素的依恋,也有对城镇新兴文化的向往,这成了他们道德生活的一对主要矛盾,如何选择和调整一直左右着他们的灵魂,影响着他们的道德行为和习惯。面对我国当前的城镇化建设,小城镇道德建设的重点对象是谁?转移农民道德教育从何处入手?转移农民德育的方法是什么?结合这些问题,本文选取了转移农民道德适应这一视角,对生活在乡村伦理和城市文明两种文化信仰的基础上的转移农民道德教育展开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德育的未来提出尝试性回答,以保障农民道德建设的实效性,推动小城镇精神文明的发展。绪论介绍了本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对以往关于小城镇转移农民德育的研究成果做了综述,并介绍了本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一章阐述了城镇化中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的相关理论和特点,共三小节。第一节对转移农民道德适应进行了概念阐述;第二节阐述了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相关理论,包括移民融合理论、边缘化理论、文化变迁和文化适应理论;第三节介绍了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的特点。第二章阐述了小城镇道德教育及农民教育的伦理基础,分别介绍了小城镇发展的独特价值;城镇化的德育功能;乡村伦理和城市文明是小城镇农民教育的伦理基础。第三章对江苏某市一小城镇进行了个案研究,通过小城镇中转移农民的典型案例阐述农民道德生活的变化,分三小节。第一节介绍了大桥镇的背景资料;第二节在道德观念和情感、道德行为和习惯、生活信仰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得到的关于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的具体情况对农民德育进行实例分析;第三节结合调研情况分析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的影响因素,包括转移农民自身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征地时间、社区文化环境和社区思想教育。第四章探讨了小城镇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的四种方式以及对国外道德建设借鉴与启示。第五章是对小城镇转移农民德育的期盼,寻求道德信仰、整合地方文化、探索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