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性恋的身份形成与困境——基于数个个案的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性恋”一词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不再陌生,关于同性恋成因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是大多是以男同性恋者作为研究的样本,很少涉及女同性恋者的身份认同研究,也很少有将女同性恋者的个人生命史进行社会学分析。为描述并分析女同性恋者身份认同的形成过程,了解后天环境因素是否对女同性恋者性身份的形成产生影响,本文选取了五名异质性较强的女同性恋案主作为个案进行深入访谈,深入挖掘五个个案的典型生命事件与性别身份形成历程。  通过对深入访谈所得的一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呈现五位访谈对象的典型生命事件,并分析了其与性别身份形成历程的共性与个性,总结出影响女同性恋的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即原生家庭、同辈群体、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原生家庭是孩子早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在对原生家庭的影响分析中,家庭暴力、父母角色缺位、恋母情结以及幼年时期穿着打扮、其他亲属的影响等都会对孩子在幼年时期的性别意识培养产生影响。同时,同辈群体的作用对于孩子性别社会化的影响同样重要,包括案主在童年和进入校园生活后与两性情感间的交流的不同,从客观上都促进的身份认同的形成。而社会环境的影响中,社会舆论环境、社交媒体、同性交往“被鼓励”以及同性恋亚文化都对女同性恋者身份认同的形成产生影响。以上客观因素都促进女同性恋者个人主观因素的能动作用,以女同性恋案主自身来说,“异性化”心理、性行为中的性别分工以及异性情感受挫都是她们身份认同确认的主要因素。  在女同性恋性别身份形成过程中,他们面临着家庭、适婚压力、工作以及经济等四大方面的困境。本研究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对女同性恋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针对其所面临的困境,从家庭、学校、社会、法律以及同性恋者自身等角度出发,为其提供情感性、工具性、物质性等多方面的社会支持的策略。
其他文献
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问题与社会动荡,这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但如果事先就有准确的预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这种
诞生于社会的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必将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型塑。个人生活史的主轴是对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模式和准则的顺应。这种按生命节律而构建的程式主要体现在生、婚
水稻种子带菌是恶苗病的初侵染源,药剂浸种是防治恶苗病的主要措施。近年来水稻恶苗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率高,危害较重。播种带菌的种子,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出苗后可
《知识考古学》作为福柯仅有的几本方法论著作之一,借鉴了同时代社会理论的各流派,较为系统地讲述了福柯自己的社会历史研究观。基于其独特的一系列“概念”,我们知道,通过知识考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由于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充足的语文文学的积淀,才能让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
戴宝林,原籍盖州,生于黑龙江省兴隆镇,国画家,副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文化名人协会常务理事,营口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营口市辽河诗书画
本文选择乡村传统丧葬仪礼为研究切入点,是因为丧葬仪礼是农村社区农民生活世界中最为重要的民俗仪式行为之一,同时也是农村社会生活和整体文化结构的组成部分。本研究希望通过
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社会变迁所引发的高强度的生存竞争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的疏离,此外现代科学技术使人类的活动不再被“到场”(present)所支配,使人类生活多彩的同时也带来了多种
虽然当前各类新型能源开发速度飞快,但是火力发电在我国的电能提供体系中仍然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可以说,火力发电技术在我国能耗提供工作中占据了极大对的比例.如今大多数新型
试验表明玉米杂交种在北方冬暖式日光温室中种植纯度鉴定切实可行,经济有效。其鉴定结果与大田种植纯度相一致,尤其是纯度超过90%的种子效果更好,但其纯度略高于大田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