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合理配置使用是保证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03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GDP增长的速度,能源紧缺开始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且这一趋势还将长期延续。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就成了当前的主题。2003年工业能源消费占到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8.9%,制造业的能源消费又占据了工业能源消费的主要份额,因此,制造业的能源利用状况对全国整体能源消费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提出假设,认为除了技术等传统因素之外,产业组织结构、企业行为、产业空间分布形态等都会对能源消费产生影响。通过在产业和企业层面上的微观调整,可以在保持产出不下降的条件下使宏观整体能源消耗量下降,减轻产业和经济发展对能源的过分依赖,本质上也就是提高了能源效率。本文的目标就是通过对江苏省部分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实证研究来验证上述假设成立与否。
本文首先阐述了能源效率的定义和内涵,同时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其次从产业组织理论的一般原理出发,就产业组织结构、空间分布形态与产业能源效率间的关系提出若干假设并进行理论逻辑上的推演。然后,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统计回归分析,对江苏省钢铁和化工两个高能耗行业进行实证研究,以实证结果验证提出的假设,并得出相关结论。最后依据实证结果就如何有效提高江苏省制造业的能源效率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认为,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的空间分布形态会对能源效率产生提升作用。理论上,影响具体行业能源效率的直接因素如技术进步、产品结构等都会与产业组织结构和空间分布形态产生相关性。具体来说,企业规模扩大和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节能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领导厂商在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会持续强化其市场地位和行业进入壁垒,常见的举措是高级化其产品结构来获取更高的产品附加值,而将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中小厂商,这样会使行业产品整体出现高级化趋势,推动行业整体工业附加值的提高,进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就空间分布而言,鼓励产业在空间上向适宜发展的区域集中,积极发展产业集群都会对降低能源强度产生积极影响。产业集群的外部性、区位效应、技术外溢效应、竞合效应等会推动企业进一步创新,这将有利于节能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促进区域内能源的合理分配和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源效率。在实证上,本文研究了江苏省钢铁和化工行业的能源效率变化情况以及相关的产业组织变动与空间分布变动情况。通过对这三者的定量化处理并做统计回归分析后发现,江苏钢铁和化工这两个高能耗行业近年来的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在促进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效率提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