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AC抑制剂givinostat靶向抑制HSC激活防治NASH及肝纤维化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肝纤维化是当今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因此,探寻NASH及肝纤维化防治的新靶点及新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基于靶向肝星状细胞(HSC)可治疗肝纤维化及表观机制在HSC激活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构建基于细胞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表观抑制剂库中的小分子化合物,前期筛选研究发现HDAC抑制剂givinostat可强力抑制HSC激活,提示givinostat可能对NASH及肝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目的:(1)探讨givinostat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2)探讨givinostat对小鼠NASH及相关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肝星状细胞系LX2作为HSC激活的细胞模型,以RAW 264.7作为炎症细胞模型;分别以CCL4和胆碱/蛋氨酸缺乏饲料(MCD)或高脂饮食(HFD)喂养构建2种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运用生化检测、细胞组织病理学、高通量测序及分子生物学检测givinostat干预对HSC激活、NASH及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givinostat可在体内外显著抑制HSC a-SMA和col1a基因表达,生化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显示:givinostat干预可明显改善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高通量测序及RT-q PCR验证DMKN、MSLN和UPK3B是givinostat阻断HSC激活过程中下调最显著的三个基因,Knockdown DMKN、MSLN和UPK3B也显示可显著抑制TGF-β诱导的HSC激活;(2)与模型组相比,Western blot及RT-q PCR显示:givinostat干预可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抑制肝巨噬细胞和NASH肝组织促炎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表达;降低NAS评分及改善NASH相关肝纤维化;高通量测序显示:givinostat干预最显著的信号通路涉及代谢和炎症,givinostat可抑制炎症相关基因如TNF-a、MCP-1、IL-6、CXCL2、CCL5及脂肪酸合成基因FAS、SREBP-1C、SCD1表达;上调脂肪酸β氧化相关基因如CYP7A、ACOX1、COX5a、UCP2及PDK4表达。结论:(1)givinostat可通过上调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抑制HSC DMKN、MSLN和UPK3B基因表达,阻抑HSC激活,改善CCL4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肝纤维化;(2)givinostat可通过抑制肝细胞脂肪酸合成,促进脂肪酸β氧化,抑制肝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表达,减轻肝组织炎症和脂肪变,阻抑HSC激活,由此改善NASH及相关肝纤维化,提示givinostat有潜力成为防治NASH及肝纤维化的创新型药物。
其他文献
目的:2型糖尿病(T2DM)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诱发,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密切相关。早期对T2DM以及其危险因素NAFLD做出预警并及时给与干预,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表明,某些细胞因子及遗传标记物在预测及诊断糖尿病及其高风险人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将从表观遗传学和遗传学角度对T2DM高危因素NAFLD和T2DM发生相关的某些分子标记物展开研究,讨论糖尿病发
【目的】研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首次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418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 EF)组(LVEF≥50%)、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心力衰竭(HFmr EF)组(LVEF 40-49%)、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 EF)组(LVEF<40%)三组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年龄相关性骨骼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姜黄素作为一种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抗肿瘤、抗HIV、抗菌、抗氧化等,而且姜黄素对OVX模型造成的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萝卜硫苷即4-甲基亚磺丁基硫苷是一种异硫氰酸盐,其在西兰花种子中含量很高,它有抗炎、抗癌等作用,且它对骨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它们是否对老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发生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的现状和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分别建立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泛化能力比较,为有效识别高危人群、开展诊断性检测和预见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会议法确
背景与目的: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但是目前缺乏关于PVT在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cute decompensation,AD)患者中的研究。我们旨在研究肝硬化AD患者中非肿瘤性PVT的患病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我们回顾性地研究中国慢(加急)性肝衰竭联盟建立的大型前瞻性、多中性的慢性肝病急性加重患者队列(Chinese AcuTe-
背景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在全球患病人数不断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其严重类型。NAFLD/NASH是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症等的危险因素,也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疾病负担。NAFLD特别是NASH目前发病机制不明。脯氨酰内肽酶(PREP)是由约7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丝氨酸蛋白酶,在肝脏中活性较高。我们前期体内体外实验均证实肝细胞脂肪变时伴PREP
背景与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结肠,以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持续性炎症为典型病理特征。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肠道菌群紊乱和免疫反应失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目前临床上可使用的UC治疗药物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新型药物仍然是当务之急。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是一种内源性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全世界最多见和最重要的慢性肝病,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性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随着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逐年递增,近年来发现胆汁酸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次我们的目的是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胆汁
目的: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涉及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和肝移植后的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青少年人群(10岁-19岁)相较于低龄儿科患者,主诉更明确,对于自身病情的了解亦更详细。总结分析青少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转归,可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住院及门诊随访的32例青少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分型
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小叶间胆管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疾病进展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甚至是肝硬化。其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胆管上皮细胞的免疫损伤在PB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部分KLRG1阳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参与介导PBC患者胆管的免疫损伤目的:探究PBC患者肝内KLRG1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并研究KLRG1阳性免疫细胞参与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