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越演越烈,伴随而来的土地扩张、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等城市生态问题日益显著,绿地变得支离破碎,人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越高,亲近大自然的愿望就越强烈,这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自然环境的恢复问题。城市生态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与大自然在城市中最紧密的联系纽带。近年来,兴起的城市生态公园生态效益良好,但是人为的痕迹较重,人为管理调控的投入比重较大,因此,运用近自然设计理论及方法来研究城市生态公园就更具现实意义,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城市生态公园为对象研究近自然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生态公园近自然设计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指出了我国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优化了城市生态公园近自然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实践为城市生态公园的近自然景观设计加深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促进,以期研究成果给予实际的借鉴意义。在理论研究部分,以城市生态公园的近自然景观设计为研究切入点,通过踏勘基地现状及研究现场资料,大量查阅参考文献,深化城市生态公园近自然设计的概念理解,并归纳了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现存问题。然后,通过研究景观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的概念,海绵城市、近自然林业的理论,以及宫胁造林法、主动设计途径等实践方法总结近自然理念的实施要点,优化了城市生态公园的近自然景观设计概念与内涵。同时,响应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和国家新实施的住宅、绿地的开放性政策,在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思考构建近自然景观的设计要点与框架方法,使水体景观、植物景观、硬质景观与照明景观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载体;思索城市生态公园近自然景观设计的方法与可实施方案以及内部景观格局、生态设施构建方法,制定了城市生态公园近自然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为实践研究做准备。在实践应用部分,笔者以北京市海淀区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案入手,根据项目基地调研情况,分析项目基址状况,从区域位置、气候特征、地形地貌、水文土壤、历史文化、社会环境概况等方面进行了项目的基础研究,发现项目基地现状存在的问题突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已收到严重阻碍,绿地使用率低,游人难以亲近自然。针对现状问题,通过多方面体量与构思,查找海淀区生态公园近自然景观设计相关依据,以项目背景、国家政策和规范性标准为依据,找出近自然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措施,针对场地周边的交通、用地、现状情况的研究综合思考场地用途的可能性,制定海淀区生态公园近自然景观的设计目标,遵循近自然设计原则,以科学的方法提出功能分区与道路系统的划分,以及城市生态公园中水体景观、植物景观、硬质景观、照明景观近自然设计方法与具体方案,并将宫胁造林法、主动设计途径等理论方法应用于方案设计实践中,以期对今后城市生态公园近自然景观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