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郁水停型的病例随机分组,病例组通过采用常规西药联合木防己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搜集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观察木防己汤临床治疗COPD肺郁水停型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探求木防己汤治疗COPD的机制是否与其干预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7A(Interleukin-17A,白介素-17A)介导气道黏液高分泌相关信号通路这一假说有关,期许能为木防己汤治疗肺郁水停型的COPD临床使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是将50例肺郁水停型COPD满足课题研究纳入标准的临床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西医组、中西医组。共收集34例有效病例用于整个研究过程,其中,西医组选择了15例,中西医组选择了19例,临床试验过程中脱落病例共计16例。中西医组为病例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木防己汤加减口服,而西医组作为对照组单纯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疗程均为10天。通过观察并记录中医单项症状的评分、总积分、总积分的差值以及排痰量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改良英国呼吸困难评分(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 MRC)、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评分(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CAT)西医量表进行症状评分,收集课题病例患者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对病例的血清IL-17A、TNF-α浓度水平含量在治疗前后进行测定,最后用统计学对汇总数据资料分析,得出与本次课题要求的相关结论。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是,在年龄大小、性别、发病病程方面、病史是否有吸烟史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分析:(1)临床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中医单项症状的积分、总积分进行比较后未发现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据此可进行其他对比。(2)在临床治疗后两组比较中,除中西医组在胸部满闷症状方面改善明显外(P<0.05),其余中医单项临床症状积分降低情况在两组中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在临床症状总积分和总积分差值两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组治疗后临床患者整体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西医组明显。(3)两组临床治疗后,西医组在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胸部满闷、心下痞坚方面患者症状显著改善(P<0.01),中西医组在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胸部满闷、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小便不利方面症状显著改善(P<0.01)。整体的中医单项积分、总积分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分数均有明显下降(P<0.05)。(4)两组中医临床症候治疗效果比较,西医组有效率为86.7%,中西医组为94.7%,可见中西医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优于西医组。3.西医相关量表评分情况比较分析:(1)两组间比较:CAT及m MRC量表评分在治疗前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相关比较。治疗后CAT和m MRC评分比较,P>0.05,两组相关量表评分显示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计学意义。(2)两组内比较:治疗后CAT、m MRC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分数均明显下降,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血清中IL-17A、TNF-α浓度水平比较:(1)两组间比较:有可比性的是治疗前血清中IL-17A、TNF-α浓度水平两组比较,得出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血清中IL-17A、TNF-α浓度水平在两组比较中P>0.05,两组结果无差异性,提示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内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L-17A和TNF-α浓度水平两组相互比较,统计学上均无意义。5.排痰量的比较分析:(1)组间比较:对两组治疗前排痰总量进行对比,得出P=0.781(P>0.05),可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治疗后排痰总量进行比较中,中西医组排痰总量比西医组减少,但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其P=0.224(P>0.05)。(2)组内比较: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排痰总量均明显减少,P<0.01,表明具有显著统计学的意义。结论:1.与西医组比较,中西医组整体中医症状改善更明显,尤其在胸部满闷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医组。2.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比较,排痰总量减少优于西医组,临床疗效更高,明显提高有效率,且未见不良反应。3.通过试验检测两组病例血清中IL-17A、TNF-α表达情况,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数据统计分析,两组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中TNF-α表达无差异性,而IL-17A水平表达有一定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意义未见,此研究暂未能证实慢阻肺肺郁水停型使用木防己汤治疗作用机制与干预IL-17A和TNF-α介导的气道黏液高分泌表达有关。试验结果为阴性。后期对该病还需进一步探讨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