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中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已有许多经验,但是在新常态这个特殊时期,利用历史分析法并结合时代特征论述中国财政政策的可能选择,则属于较新话题。本文将分5章从财政政策理论分析和新常态背景入手,逐次分析中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及新常态下的政策支持。绪论部分着重分析了中外学者对该论题的研究现状,从新常态研究、财政政策有效性研究和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研究三方面来看,西方国家对前两方面的研究领先于中国,但受市场经济自由竞争观念的影响,对政策选择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这为本论文借鉴国外实证研究方法同时结合国内新常态下政策分析提供了必要支持。第2章先阐述了财政政策的概念、工具及目标,然后重点基于AS-AD模型,通过对比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假设,理论分析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有效论”和“无效论”两大阵营的博弈中可以发现,在经济出现衰退同时有效需求不足时,选择利用积极财政政策进行适当刺激是必要的。第3章将结合中央意志和经济学者的相关观点,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概念提出的历史,并着重剖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总结为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结构优化调整的新常态、要素供给与增长动力的新常态和改革与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常态四大特征。正是由于中国面临着这样的时代背景,才需要制定出适宜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第4章将根据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历次财政政策的运用历史,总结出1979-1981年的促进国民经济调整的财政政策、1982-1997年的前松后紧的财政政策和1998年-至今的以积极为主流的财政政策三大阶段,并得出中国财政政策工具逐渐多样化、财政政策逐渐注重市场调节的结论。同时,本章中选取1978-2014年GDP(gdp)、财政支出(gov)、税收(tax)和国债(debt)数据并进行平减预处理,利用Eviews软件建立初始VAR模型,再依次对初始模型进行单位根检验、滞后阶数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以确定最终VAR模型。最后对最终VAR模型分别进行gov、tax、debt对gdp的脉冲响应分析。实证结果发现财政支出短期内作用快,但长期中仍需要税收政策和国债政策的支持,这与三大阶段中国财政政策应用中,工具的先后选择基本一致。第5章将在前文的理论分析、背景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需要的财政政策。首先确定了运用财政政策的四大原则,即深度贯彻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原则、遵循财政政策“有形之手”与市场充分调节的原则、加大对基础投资建设的原则、促进结构性减税的原则。然后在保障这四大原则的前提下,得出积极财政政策在不同阶段应选择相应工具的结论。最后需明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的原则。最后,通过全文分析可知,新常态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是必须的。但在新常态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政策目标,同时也需要满足中国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初期需要增强信心、稳定经济时,需要增加财政支出,目标旨在促进有效需求;中期的政策消化、经济转型时,需要财税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的力量,同时需要寻找方法缩小财政赤字,为增发国债创造条件;长期中,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周期,则需要政策的逐步退化和市场自主调节作用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