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缝背核孤啡肽在大鼠中缝背核吗啡微量注射所致的吗啡耐受中的作用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wy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中缝背核(DRN)孤啡肽(OFQ)在DRN内反复微量注射吗啡所致的吗啡耐受中的作用。 方法:雄性SD大鼠112只随机分为14组予DRN定位置管。DRN内微量定位注射吗啡(0.5μg/0.5μl),以甩尾法和热板法进行行为学检测,确认吗啡耐受。再以上述行为学方法检测中缝背核注射OFQ(1 ng/0.5 μl)及痛稳素(NST)(1ng/0.5μl)对吗啡耐受大鼠行为学变化的影响。 结果:DRN内微量注射吗啡(0.5μg/0.5μl)每天2次,2天内可以出现吗啡耐受。注射吗啡前15分钟DRN内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样受体(opioid-receptor-likel,ORL1)拮抗剂NST(1ng/0.5μl)的大鼠不出现吗啡耐受。注射吗啡前15分钟DRN内微量注射NST的大鼠停止NST注射,而继续吗啡注射,可以出现吗啡耐受。已产生吗啡耐受的大鼠,单次的NST微量注射可以逆转吗啡耐受而再次产生镇痛效应。吗啡注射前15分钟DRN内微量注射OFQ,大鼠不出现镇痛效应。经反复腹腔注射吗啡(5 mg/kg,ip)所引发的大鼠耐受可以被DRN单次的NST微量注射所逆转。 结论:DRN区域OFQ通过激活ORL1拮抗吗啡的作用是吗啡耐受形成的可能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IT)硫酸镁(MgSO4)和吗啡对切U痛大鼠疼痛和脊髓背角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γ(PKCγ)和磷酸化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p-αCaMK Ⅱ)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病变特征及发病机制。 方法: 1、分析50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型BCS患者MRA图像中隔膜的特征,测量下腔静脉阻塞端距
目的:比较碘海醇与碘佛醇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对比剂肾病(CIN)发病率、肾功能影响;探讨PCI术后CIN发病相关危险因素;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CIN的预防效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