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廉江市稻田主要土壤养分要素进行时空变异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土壤主要养分要素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廉江市1982年稻田土壤五种主要养分要素的变异系数在11.69%—82.40%,全K的变异系数最高,为82.40%,pH值的变异系数最低,为11.69%,其他三种养分要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全P>有机质>全N,按照变异系数的划分等级,土壤全N、全P、全K、有机质的变异都属于中等变异,而pH值的变异属于弱变异。2008年稻田土壤五种养分要素的变异系数在3.91%—60.85%,全K的变异系数最高,为60.85%,pH值的变异系数最低,为3.91%,其他三种养分要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全P>全N>有机质,土壤全N、全P、全K、有机质的变异都属于中等变异,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相比较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2、插值模型交叉验证的结果显示:1982年土壤pH值、有机质、全N、全P、全K分别为高斯同向模型(G同)、椭球异向模型(T异)、高斯异向模型(G异)、椭球异向模型(T异)和圆形异向模型(C异);2008年土壤pH值、有机质、全N、全P、全K分别为圆形同向模型(C同)、圆形异向模型(C异)、高斯同向模型(G同)、指数同向模型(E同)和高斯同向模型(G同)。1982年和2008年稻田土壤五种土壤养分要素块金效应Co/(C+Co)在25%—75%时,变量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是由结构性因素(母质、气候等)和随机性因素(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3、廉江市稻田土壤pH值和全量养分空间分布上表现为:1982年研究区土壤pH值处于5—6,2008年为4.0-5.5,土壤为微酸和酸性;1982年有机质含量在10-20g/kg的土壤面积在研究区所占比例最大,2008年在20-30 g/kg的比例最大,属于3—4级水平;1982年研究区全N处于0.1—2.0 g/kg,2008年处于0.1—3.0 g/kg,属于2—3级水平;土壤全P在1982年处于0.18-0.39 g/kg的面积最广,2008年处于0.39-0.61 g/kg的面积最多,全P在1982年和2008年大部分区域含量处于4—5水平;全K空间分布显示,1982年全K含量在5 g/kg以下的面积最多,到2008年在5.0-7.5 g/kg的面积最多,全K处于2—6级水平,各级的面积分布比较分散。
4、廉江市土壤养分在1982—2008年期间有了很大变化,绝大部分区域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含量有较大幅度提高,相比较而言,全K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各占研究区域的一半左右,pH表现为降低的趋势。研究区内有机质、全N较为丰富,全P含量有所上升,但总储量依然不足,在一些区域全K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升高区域的升高幅度也不大,全K的总储量较低,土壤酸化严重,必须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改善酸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