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通过硅烷偶联剂与硅溶胶颗粒表面硅羟基缩合的方法,制备了改性的纳米SiO2。详细研究了改性反应和改性后SiO2的性能变化和表征方法。运用密度、固含量、粒径测试、FT-IR、TEM分析手段证实缩合在SiO2表面的有机硅氧烷随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EMO)/ SiO2摩尔比的增大而增大,当摩尔比超过某值后,表面覆盖结构可从单层转至多层。控制偶联剂在SiO2表面的覆盖率,可以得到亲油性和双亲性的单分散纳米 SiO2。当SiO2表面缩合含胺基有机硅氧烷时,表面电荷性质可根本改变。合成了一系列粒径、羧基含量不同的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重点研究预聚过程,相反转过程, 聚氨酯乳液的粒径可由羧基含量和NCO/OH比例控制。讨论了水性聚氨酯作为二嵌段共聚物在水中的自乳化行为, 存在CMC值。最后详细研究了改性纳米SiO2与二嵌段水性聚氨酯复合时的结构变化,并与原位水解复合法作了对比。阴离子聚氨酯和中等改性度双亲SiO2复合时,可形成草莓型二次结构,SiO2和聚氨酯之间存在强氢键作用,作用主要在酰胺基和硅醇基之间发生,导致聚氨酯羰基从氢键的缔合态转变为游离态。聚氨酯内核疏水链段无法在水中解缔并在亲油SiO2表面自铺展形成包覆,亲油性正硅酸乙酯液体可乳化进入聚氨酯疏水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