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PD-1/PD-L1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特性及其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不同活动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检测淋巴细胞表面PD-1和单核细胞、B细胞表面的PD-L1的表达水平,分析SLE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单核细胞、B细胞表面PD-1和PD-L1表达特性,探讨机体中PD-1/PD-L1抑制途径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在SLE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收集确诊的50例活动期SLE患者、69例非活动期患者及4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样本的CD4+、CD8+T细胞和CD19+B细胞百分率,T细胞、B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单核细胞、B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表制作使用GraphPad Prism5.0。【结果】(1)与健康对照相比,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其中活动期显著低于非活动期,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其中活动期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活动期患者外周血中B细胞百分率高于非活动期和健康对照。(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表面PD-1分子表达显著上调,其中活动期也显著高于非活动期。(3)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表面PD-L1表达亦显著增加;活动期也显著高于非活动期。(4)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PD-L1表达显著增加,然而活动期却显著低于非活动期。【结论】T细胞亚群在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均存在异常,B细胞在活动期存在异常,在SLE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具有一定意义。PD-1/PD-L1异常表达于SLE外周血PBMC的不同亚群表面,并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提示PD-1/PD-L1通路参与了SLE的免疫病理进展。二、可溶性PD-L1分子在SLE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特性【目的】通过检测SLE患者不同活动期外周血清可溶性PD-L1(sPD-L1)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活动期患者治疗前后sPD-L1表达的变化,探讨sPD-L1在机SLE免疫病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88例活动期SLE患者、73例非活动期患者及75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sPD-L1分子的表达水平。分析比较其中41例活动期患者经治疗前后sPD-L1分子的表达变化。应用GraphPad Prism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与健康对照相比,血清sPD-L1分子的表达上调,其中活动期显著高于非活动期。(2)血清sPD-L1蛋白在治疗后病情好转的患者中显著降低,而在病情恶化的患者中显著升高。【结论】血清sPD-L1分子的表达在SLE患者中异常高表达,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sPD-L1分子可能参与机体长期的自身免疫反应,在SLE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具有一定意义。治疗后病情出现好转或恶化,sPD-L1的变化也随之不同,sPD-L1可能会成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治疗效果新的辅助参考指标。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不同程度改变,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CD4+/CD8+比值降低,B细胞百分率升高;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表面PD-1分子表达上调,B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PD-L1分子表达上调,并且不同病情程度的PD-1/PD-L1表达随之不同。提示SLE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2)sPD-L1分子高表达于SLE患者外周血清,并且与SLEDAI呈正相关。随治疗效果的不同sPD-L1表达变化也有不同趋势。可溶性分子比膜型分子应用范围更广,可能通过与APC膜上的PD-L1竞争结合淋巴细胞膜上的PD-1,使PD-1/PD-L1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封闭,降低PD-1受体获得抑制信号的强度,导致T、B细胞因缺乏负性调控信号而过度活化、增殖,参与机体长期自身免疫反应。动态的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以及sPD-L1的水平,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PD-1/PD-L1途径在SLE免疫病理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