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被誉为“重要的生态屏障”、“中国水塔的半壁江山”、“生物多样性宝库”、“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典型的环境脆弱带”。近几十年来的掠夺性开发为该区域带来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该区域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之一,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深入,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管理,进而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具有实践价值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体系。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精确评估。通过对采伐迹地次生演替和原始林波动的研究,揭示生态系统变迁的驱动机制。根据保护区的需要对生态系统进行功能区划。结合上述研究和保护区的需要,对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对策进行探索。概括起来,本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分类:从生产产品、净化、涵养水源、固定CO<,2>和吸收O<,2>、土壤保持、养分循环与贮存等方面对王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的评估表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51372.245万元/a,其中现实价值为318.435万元/a,理论价值为51053.81万元/a。理论价值中,贡献最大的是涵养水源,占48.71%;不同生态系统的理论价值为:云杉林>冷杉林>混交林>方枝柏林>白桦林>草地>灌丛。
(2)采伐迹地的自然恢复过程:次生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表现先上升后下降,原始林中并不具有最高的生物多样性,生境相似的生态系统拥有的共同物种最多。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趋于复杂、小气候趋于稳定、冠层对群落环境的影响愈加强烈,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论价值也逐渐增加。
(3)顶极群落的波动:王朗原始林中林窗为中小型干扰,过去20多年内频繁的林窗形成表明王朗的原始林也进入成过熟阶段;林窗干扰的周转期为429a,原始林镶嵌式波动就是林窗“形成-发育-成熟”的自然过程。林窗的形成显著地改变了群落的光环境,从而导致森林环境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林窗在促进群落中异质性形成的同时,也为天然更新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提供重要场所。林窗对岷江冷杉幼苗初期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10a后明显促进高生长,15a后还促进地上生物量在主干的积累。
(4)生态系统变迁的驱动力:采伐迹地上次生演替的原因是植被生长和冠层覆盖的增加改变了群落的小气候,从而导致群落环境发生相应改变,物种不适应改变的环境而被淘汰,引起植被的更替。顶极群落波动的原因是林窗形成导致微生境发生改变,环境条件的改变使不同的植物能够萌发和生长。引起生态系统变迁的原因是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其本质驱动力则是人类社会保护大熊猫的特殊需要。
(5)生态功能区划:根据保护的需要,将保护区区划保护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大熊猫廊道,其大小为8539.83hm<2>、4685.59 hm<2>、18642.67 hm<2>和246.96 hm<2>,分别占保护区大小的26.59%、14.59%、58.05%和0.77%。因旅游区面积太小(不足保护区面积的0.05%),故对其只作规划而未单独划分面积。
(6)生态功能区的管理:核心区需要加强监测与适当的调控,只能允许从事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有关的科学研究。缓冲区是核心区的保护带和大熊猫潜在的栖息地,可采用人工措施促进顺行演替。实验区可从事其它科学研究与适当的开发利用。对廊道应减少干扰,特别是大熊猫通行频繁的季节和廊道。旅游区应加强疏导和管理。所有区域都应该加强植被保护。
(7)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对策:管理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现实价值最大化;管理前提是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权、利,了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分类,以及合适的生态功能区划。经营活动应遵循合理合法、整体、无害、持续、适应性等原则。基本步骤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态功能区划与经营方案、组织实施、监测评价和适应性调整。
(8)王朗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对策: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分类、生态系统变迁和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制订管理规划:优先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兼顾其它物种及其生境的保护;同时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现实价值。管理活动必须符合相关法律和规定、不能引起伦理问题和较大的争议,经营者应该明确保护区的责任与可开发利用的限度及活动边界。具体措施包括:协调社区关系和促进社区发展,维持生态系统的持续供给能力,对不同生态功能区实行分类经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职工素质,加强横向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加强生态监测与管护并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