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所掌握的史料,采用比较的方法及科学凶让量方法,分析和探讨德意志中世纪史上的三次垦荒运动出现的原因,经过以及对德意志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以求通过这一探讨能对德意志的社会结构在中世纪的变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全文共分引言、正文、结束语三大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引言:德意志中世纪史上的三次垦荒运动是贯穿于其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在西欧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德意志作为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是从垦荒运动所引起的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而开始。 正文共分三章九节: 第一章:论述第一次垦荒运动与法兰克王国采邑制的发展。第一节,第一次垦荒运动出现的原因:农业生产日渐成为进入西欧的日耳曼人的主要社会活动:战乱减少,人口增长,需要土地;解决兵源,维系军队的需要;社会活动的变化导致劳动价值观的改变;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第二节,第一次垦荒运动的兴起。第三节,第一次垦荒运动对法兰克王国所产生的影响:促进了采邑制的发展,为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论述第二次垦荒运动与德意志城市经济的发展。第一节,第二次垦荒运动出现的原因:人口激增;领地扩张的需要;教俗统治者支持拓荒;拓荒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化增强了对拓荒运动的促进。第二节,第二次垦荒运动的经过:主要向东部殖民。第三节,第二次垦荒运动对德意志产生的影响:政治上,为邦国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经济上,促进了德意志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结构方面,使人身依附关系日渐松驰。 第三章:论述第三次垦荒运动与德意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第一节,第三次垦荒运动出现的原因:人日增长湘食价格上涨。第二节,德意志经济的复苏。第三节,第三次垦荒运动对这一时期德意志的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表现在分成租佃制及“二期农奴制”的实行上。 结束语:通过上述对德意志中世纪垦荒运动出现的原因、具体过程以及产生的后果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垦荒运动是德意志不同时期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诱因,正是由于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导致上层建筑发生了相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