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学术界和老百姓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逐年减少,再加上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出现的粮价大幅度上涨,使得粮食安全问题较之以前更为人们所关注。有关研究表明,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从1998年到2002年减少9896千公顷,减少8.7%,预计这种调减惯性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这将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稳定供给,如果今后几年我国粮食生产仍然在4.55亿吨徘徊,粮食的进出口保持基本平衡,预计2003~2005年的粮食产需缺口约11500~12500万吨。这就意味着,粮食库存到2005年末将下降到较低水平。如果再考虑库存粮食中有一定比例的陈化粮已不能使用,库存粮食品质、结构与市场需求也存在一定的脱节等因素,实际库存将更低。这对我国今后粮食安全将产生不利影响。 粮食储备对调节粮食供给波动、平抑粮食价格、稳定粮食生产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宏观调控作用,被视为国家对粮食市场进行调控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段。但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目前仍存在很大缺陷,主要是国家储备粮功能定位不明确,储备规模过大,成本过高;国家粮食储备暴露出了明显的效率低、时效性差、透明度低等弊端,使得粮食储备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特别是在国家储备粮规模逐年攀升的同时,粮食供给却一度出现紧张,粮食价格又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扬。高储备率必然会给国家带来巨额的财政负担,同时也会给储粮企业带来过高的成本支出。如何以低成本运作国家粮食储备则成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一个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旨在构建低成本运作的国家储备粮保障体系。首先介绍研究的问题、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及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对象的背景;然后在全面分析我国粮食产需状况及发展趋势、各区域的粮食供求平衡状况及粮食贸易的流量和流向的基础上,明确国家储备粮储备的目标和需要保障的粮食安全的现状及趋势,确定国家储备粮库的合理布局;根据粮食生产的年度波动,采用模拟的方法从分品种的角度来确定国家储备粮的储备规模和品种结构;接着探讨利用粮食进出口贸易和农户储备来降低国家储备粮规模的可行性,比较和借鉴国外粮食储备管理体制的先进经验和运作模式;最后在全文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低成本运作国家储备粮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由于城市化率的迅速上升,城镇人口的口粮直接消费总量略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