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且易被忽视的代谢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特点,WHO将其列为三大老年病之一。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明显,最直接的症状,也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以及就诊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其与骨折发生率成正相关。骨质疏松症疼痛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在骨吸收过程中,骨小梁破坏、消失以及骨膜下皮质骨破坏引发全身骨痛;临床以腰背疼痛为多见。目前西医对骨质疏松症疼痛主要用非甾体类止痛药、降钙素类、双膦酸盐类等药物治疗;由于胃肠道反应大,存在过敏、癌变风险,老年人消化机能衰退等因素,造成难于被广泛接受。中医多从肾虚论治,以内服补肾药为主,但显效慢,服用不便,也难于推广。针刺在治疗痛证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最大优点在于可以避免服药所致的副作用。因此对本病进行针刺方面的研究,探索出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的:通过临床密封信封法分配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针刺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按密封信封法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最后纳入共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一个疗程(7次)后,分别通过观察两组病例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定法得出的VAS值、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量化表的得分的变化来评定临床疗效。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校正X2检验(或确切概率计算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取α取0.05,采用双侧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治疗前VAS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基线基本一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经针刺治疗以及鲑鱼降钙素治疗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量化表的得分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经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经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大致相同。结论:针刺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疼痛的有效方法,可明显减轻骨质疏松症疼痛,能够提高临床的综合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