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增长是社会福利增进的助推器。当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人均占有和消费物质财富达到相当规模,一方面,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加强,经济增长对于社会福利增进的推动作用减弱;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所衍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凸现,人们的生活日益严重地受到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精神空虚等问题的困扰,效用满足程度降低,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经济增长对社会福利增进的正面作用正在部分甚至全部被其外部不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所抵消。既从经济增长的视角去探寻与发掘社会福利增进的源泉与途径,也从新的更广阔的视角去探寻与发掘社会福利增进的源泉与途径,无疑是正确、明智的选择。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对商品经济形态的研究,均以对商品的高度抽象为前提。这一抽象对理论研究而言无疑是必需的,但也要看到,正是这一抽象,使人们忽略了商品千姿万态的个性化存在和商品从单一形态到差异化形态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巨大福利效益。本文将迈克尔·波特的差异化战略管理思想引入社会福利增进的经济学研究框架,指出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一定阶段,差异化商品种类的丰富及其与消费需求匹配结构的优化,必将成为推动社会福利持续增进的首要力量。本文由五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基于对社会福利学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基础的剖析,揭示旧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现代福利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外部性理论、现代产权理论、环境经济学、二元经济理论、核心竞争优势理论等对社会福利增进研究的贡献与启示。第二部分,区分商品所具有的满足大众消费者的一般性效用与满足少数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差异性效用;辨析消费者对商品两种效用的不同需求规律;分别消费者对差异性商品不存在偏好、存在偏好等情形,阐明差异性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变动关系的特性;基于对差异化商品市场特性和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局限性的分析,提出“最适差异化空问”范畴,并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对差异化商品生产厂商获得长期超额利润的可能性及其条件进行探讨。第三部分,通过对商品差异化可弱化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丰富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可激发消费者新的欲望与想象等作用的论证,阐明差异化商品消费的福利效应;通过对商品差异化与要素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剖析,阐明差异化商品生产的福利效应;通过对信息对称和非对称条件下的差异化商品交换可实现帕累托改进的论证,阐明差异化商品交换的福利效应;通过对商品差异化的研发成本、营销成本、附加服务成本、交易成本、学习成本与机会成本的系统分析,阐明通过商品差异化增进社会福利所需支付的代价。第四部分,创造性地提出服务圈理论,在依据该理论对服务业进行科学分类、功能定位和阐明服务业发展与商品差异化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等方法就服务业发展对生产要素产出效率提高、生产要素配置结构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善、交易成本与运营成本节约,进而对社会福利增进的作用进行探讨;借助服务商目标客户群体的交叉程度、服务商与目标客户群体信息对称程度两大指标,对服务商之间的差异化博弈模式进行研究。第五部分,基于对商品差异化放大市场失灵、降低规模效益等负面效应的分析,通过对商品差异化与零配件标准化关系的论述,阐明实现差异化商品生产规模优化的途径;通过对真实性差异化与虚假性差异化、显性差异化与隐性差异化、长期性差异化与短期性差异化、高附加值差异化与低附加值差异化、低端差异化与高端差异化等关系的论述,阐明增加商品差异化有效供给的道路;通过对商品差异化战略实施与宏观管理关系的论述,阐明区域差异化战略的设计思路与科学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