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及手术治疗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23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度近视,又称病理性近视,是引起视网膜病理改变的常见原因之一。根据教育部、卫生部2005年对全国18个省区青少年学生视力状况的联合调查,我国近视眼的发病率已达60%,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全球三分之一的近视患者在中国。我国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度近视约占近视人群的5%~20%。高度近视眼视觉质量低,可致盲,因此日渐增多的高度近视人群对社会产生的负担越来越重。高度近视可引起多种视网膜病变,其中黄斑部的病理改变尤为重要,眼底镜检查下现已发现有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前膜、黄斑板层孔、黄斑全层孔、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等表现。在这些病理改变中,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多数伴有视网膜脱离,对视力的损害尤为严重,并且发生率较高。数十年来,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手术方式争议甚多。一般来说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封闭黄斑裂孔术后解剖复位成功率较高[1~5],但部分学者认为激光封闭黄斑裂孔可能造成中心视力的进一步损害[1]。为了在保证解剖复位率的条件下促进视功能的恢复,近年许多学者尝试应用内界膜剥离术(Intem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ILMP)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其理论基础与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基本一致[6,7]。然而,在国内外以ILMP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实际应用中,黄斑裂孔完全闭合率较低,主要以部分闭合为主,明显不同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闭合[9~12]。这种现象进一步提示了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主要发病机制可能不在于内界膜或黄斑前膜的切线引力作用。在激光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技术的成熟应用下,近年关于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的报道明显增多。随着研究的深入,Akiba、Kuhn等[13,14]提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不同于特发性黄斑裂孔,而可能与视网膜劈裂关系密切。目前,关于视网膜劈裂和黄斑裂孔之间关系的研究未见报道。为了解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以OCT为主要检查手段对高度近视眼黄斑区的病理改变进行研究,并籍此初步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同时,为评价ILMP术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我们以激光封闭黄斑裂孔术为对照,展开前瞻研究。 本课题分两部分:一.高度近视眼黄斑部病理形态学改变目的:了解高度近视眼黄斑部病理改变的特点、转归,分析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劈裂与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 方法:连续收集2005年1月到2006年1月在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专科门诊和屈光门诊就诊的高度近视眼(屈光度≥-6D或眼轴≥26mm)83例131眼,对病人行视网膜检影、眼轴测量、眼底彩照、OCT检查及随访。 结果:1.病变性质后巩膜葡萄肿84眼(64.1%),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27眼(20.7%),非裂孔性视网膜脱离4眼(3.1%),黄斑区视网膜劈裂20眼(15.3%),玻璃体牵引黄斑7眼(8.3%),黄斑全层裂孔3眼(2.4%),黄斑板层裂孔1眼(0.8%),黄斑出血7眼(5.3%),视网膜下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2眼(1.5%)。 2.疾病转归不伴有CNV的黄斑出血有1眼(20%),自然随访1月后出血完全吸收;4眼(80%)随访3月后出血大部分吸收,留下轻度疤痕;CNV渗漏,未经激光治疗的有2眼,随访3月后均形成明显疤痕,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低于0.1。 黄斑区视网膜劈裂随访20例20眼,其中随访1~3年有5眼,随访6月~11月有4眼,随访3~5月有7眼,随访1~2月有4眼。随访3月以上共有16眼,视网膜劈裂发展的有7眼(53.8%),基本维持原状的有2眼(15.4%),好转的有4眼(30.8%);其中有1眼演变为全层黄斑裂孔,1眼视网膜完全平伏。 全层黄斑裂孔3眼,随访半年后2眼发展成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眼无改变。板层黄斑裂孔1眼,随访半年后黄斑中心残余板层视网膜组织形成微囊样结构,矫正视力从0.8下降到0.4。 玻璃体牵引有7眼,其中6眼伴发视网膜劈裂或黄斑裂孔,1眼无改变。 3.视网膜劈裂的影响因素1)后巩膜葡萄肿与视网膜劈裂的关系 发现的20眼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全部伴有后巩膜葡萄肿。2)视网膜前膜与视网膜劈裂的关系 高度近视眼的视网膜前膜发生率较高,在视网膜劈裂的病人中16眼(80%)伴有视网膜前膜,并且视网膜劈裂发生的位置都在视网膜前膜下(图5,6)。 3)PVD与视网膜劈裂的关系发现的7眼PVD中有6眼(85.7%)随着玻璃体后脱离的变化,视网膜劈裂有1眼复位(图10,11),2眼好转,3眼加重(图7,8)。 4)小动脉与视网膜劈裂的关系OCT扫描后极部视网膜小动脉所对应的网膜组织,没有发现视网膜微皱褶现象。 4.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劈裂与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联系两者OCT改变高度相似,提示同一疾病连续变化的过程:前者10眼(50%)OCT表现为黄斑局部浅脱离,形成囊腔样结构,囊壁对称成八字形,顶盖菲薄,底部为色素上皮。10眼全部伴有视网膜外劈裂,2眼(20%)同时伴有内劈裂。后者OCT表现与前者相似,但囊腔顶盖已断开形成全层黄斑裂孔,视网膜浅脱离形成。 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的20眼全部伴有明显后巩膜葡萄肿,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27眼有26眼(96.3%)有明显后巩膜葡萄肿。 结论:1.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劈裂或浅脱离发病率较高,视力损害程度差异较大。 2.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劈裂与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是同一疾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 3.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前膜、玻璃体牵引可能与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劈裂的发病机制有关。 4.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劈裂有进一步发展的风险,尤其是伴玻璃体牵引的病例。 二.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ILMP术或联合激光封闭黄斑裂孔术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手术疗效。 方法:前瞻对照非随机,连续收集2003年7月到2005年7月间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42例42眼。按手术方法分激光组(23眼),ILMP组(19眼)。激光组手术方法: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割,全氟化碳液下眼内激光封闭黄斑裂孔,气液交换,14%~16%全氟丙烷(C3F8)充填;ILMP组手术方法::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气液交换,ICG辅助下ILMP,14%~16%C3F8填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BCVA、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mERG)、视野等变化。 结果: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ILMP组14/19眼(73.7%),激光组22/23眼(95.7%),P=0.043。黄斑裂孔闭合率:ILMP组的黄斑裂孔愈合状态分为部分闭合及未闭合两种,其中部分闭合13眼(92.9%),未闭合1眼(7.1%);激光组的黄斑裂孔愈合分为完全闭合伴视网膜劈裂,完全闭合不伴视网膜劈裂,和部分闭合3种,其中完全闭合伴视网膜劈裂2眼(11.1%),完全闭合不伴视网膜劈裂8眼(44.4%),部分闭合8眼(44.4%)。除1例外其余激光封孔术后均有明显疤痕修复。ILMP及激光组手术前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P值分别是0.031,<0.001)。两组术后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11),视力改善程度比较亦无差异(P=0.068)。 结论:1.激光封闭黄斑裂孔比ILMP更有利于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复位。 2.ILMP术对视力的改善没有明显优于激光封闭黄斑裂孔术。 3.激光封闭黄斑裂孔术后黄斑裂孔的愈合方式以完全闭合为主,疤痕增生明显。 4.ILMP术后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以部分闭合为主,无明显疤痕增生。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对乳猪窦房结的所在部位进行准确的定位,建立一套可靠的窦房结细胞取材、分离、纯化培养技术。在成功培养乳猪窦房结细胞的基础上选取窦房结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胶原纤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及血浆apelin的含量,将两者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各临床因素进行
学位
WTO争端机制地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国际贸易争端,对世界贸易和投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机制仍受强权政治的干扰,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对此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完
背景:  海水淹溺是引起意外性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而淹溺后人体吸入海水引起的损伤也会带来显著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和急性呼吸窘
肺癌并非吸烟男性的专利  人们通常认为,肺癌是吸烟男性的专利,但现实中女性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据上海市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2010年上海男性肺癌发病率为88/10万,女性肺癌发病率为29.9/10万;与五年前相比,男性肺癌患者增幅为16.9%,而女性增幅达到38.4%。目前,我国女性肺癌发病率居全球之首。大量事实表明,女性肺癌发病率增加,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密切关系。  吸烟和被动吸烟多达90%的男性
第一部分 目的: 探讨质粒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short hairpin RNA)表达载体对人肺腺癌细胞株(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s.HLA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间歇低氧大鼠肝细胞形态学变化及肝细胞中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叉头框蛋白O1(Fox O1)的蛋白表达,探讨IRS-2、Fox O1可能参与慢性间歇低氧所致的胰岛素
数控机床是一种高科技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由数控装置、伺服驱动装置,机床主体和其他辅助装置构成的可编程的通用加工设备,它被广泛应用在加工制造业的各个领域.数控机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