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经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已经深刻的意识到过度依赖虚拟经济会导致危机。为振兴本国经济,各国不约而同的将经济增长的着力点聚焦于实体制造业,试图通过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密集型的制造业占领21世纪经济发展制高点,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赢得主动。制造业服务化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趋势,成为引导发达国家制造业走向先进化、高级化的关键。制造业服务化在发达国家兴起之际,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中国却陷入发展困局。一方面,制造业失去国际竞争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制造业在过去发展中积累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为转型增加了困难。为走出困局,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我国政府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从战略高度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强调发展服务型制造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可以说,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推行制造业服务化战略,引领制造业走向高级阶段,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服务化问题的研究对于当前中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众多西方制造企业通过积极的服务化转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取得了企业发展的成功。“服务”作为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经济活动,为实体制造带来了内部效率的提升和高额附加收益。这似乎说明服务化对制造业绩效会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展服务化战略,多数情况下服务化对制造企业绩效却产生了负向作用,形成“服务化困境”。实践中两种相反的结果为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困难。本文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视角,深入剖析服务化对制造业绩效影响的内在关联,以期能够为我国开展服务化战略提供借鉴。理论方面,本文利用专业化分工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业链理论、消费者效用理论,从“供给侧”的投入服务化和“需求侧”的产出服务化两个方面分析对制造业绩效的一般作用机理,推演出以下命题:1、在制造业本身具备一定的规模,从而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具备足够市场容量后,作为生产服务业不断向制造业融入的投入服务化才会对制造业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2、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对制造业绩效已经能够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3、随着产出服务化程度的加深,制造企业度过战略调整期,产品与服务能够紧密耦合后,企业基于消费者需求开展的产出服务化才能够对制造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4、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对制造业绩效还表现为负向作用。实证方面,根据WIOD发布的最新数据,定位于我国2000-2014年,分析了我国投入服务化的发展状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投入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绩效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但考虑到制造业本身的发展规模后,投入服务化对制造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说明我国制造业发展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产生了旺盛需求,当前大力进行中间性服务投入,有助于我国制造业绩效的提升,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根据WIND数据库2016年上市制造企业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产出服务化广度对制造业市场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产出服务化广度的二次项对制造业市场绩效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产出服务化深度对制造业市场绩效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产出服务化深度的二次项对制造业市场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出服务化的广度、深度对制造业经营绩效都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但产出服务化广度、深度的二次项对制造业经营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说明,当前产出服务化活动对制造业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也验证了随着服务化程度的加深,产品和服务能够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后,服务化对制造业绩效会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本文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视角提出推进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