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哈回合谈判框架协议对农业国内支持的“蓝箱”措施制定了新的规则,一是将“蓝箱”措施的使用量限制在一成员农业产值的5%以内;二是将“蓝箱”标准从原来的“限产”扩大到“不对生产进行要求”,被称为新“蓝箱”。新“蓝箱”一出台,就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虽然目前没有使用“蓝箱”措施,但是系统地研究“蓝箱”及其改革的影响,对于我国参与WTO农业多边谈判,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支持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乌拉圭框架协议下的“蓝箱”入手,探寻“蓝箱”政策产生的原因,“蓝箱”政策的使用情况以及在农业谈判中不同利益方对待“蓝箱”的立场和意见分歧。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蓝箱”使用的背景、目的、条件、政策关键和变化趋势。旨在通过这部分的分析了解“蓝箱”存在的根本原因,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新“蓝箱”的现实意义。
美国在多哈回合的农业谈判中积极促成了“蓝箱”使用范围的扩大,想通过新“蓝箱”,增加其国内支持的灵活性。新“蓝箱”取消了限产的前提,原则上是给发展中国家也提供了使用“蓝箱”的机会,但是,对于大部分财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使用“蓝箱”是不够现实的。新“蓝箱”给发达国家提供了更大的农业支持空间,加重了世界农产品市场上的扭曲,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加不利的竞争局面。
我国目前正在探寻支持农业的方法,新“蓝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支持方法。但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使用“蓝箱”是不够现实的,但“蓝箱”的某些措施却有可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