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犯罪记录可以证明行为人曾经在人格方面存在缺陷,故而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其再次实施刑事方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通过法律规定的犯罪记录报告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户籍管理、档案管理等制度,当事人在法律上将受到更严厉的制裁。刑事犯罪记录报告制度对于打击犯罪起到了震慑作用,但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相冲突,并未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予以区分对待,也不能真正体现有关法律和政策中确定的对其“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留有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回归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由于未成年人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所以国家和社会应给予其更多的宽容、关爱和信任。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加以专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更加凸显。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具体由引言、六个主要章节和结语共同组成。第一章,根据未成年人的特性,对未成年人犯罪特点进行了分析,明确指出我国的法律规定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存在的冲突。第二章,具体理清了轻罪犯罪记录和犯罪记录消灭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从哲学、社会学、犯罪学、法理学等角度具体分析了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为深入探究我国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确立基本的逻辑起点。第三章,为国外立法启迪和国内实践探索部分。本章首先对国外未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消灭的相关法律进行介绍;其次,从未成年人的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制定的社会背景着手,结合近些年来国内实践和理论方面的探索,对这一制度的构建时机是否成熟进行了详细阐述。第四章,为制度构建的可行性和意义部分。本章首先结合我国的具体法律规定和具体国情,提出这一制度构建的可行性。此外,对这一制度构建的意义从四个方面做了详细分析,从而进一步表明了这一制度制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五章,为制度具体构思。立足我国实际,从适用范围、方式和程序、法律效力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的设计构想,以实现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的规范化、制度化。第六章,从现实中如何更好地保证这一制度予以执行、并达到其预想的法律和社会效果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完善这一制度提出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