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版作为一项智力含量高、脑力和体力均消耗较大的活动,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出版社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人才问题始终是出版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中国出版业长期在国家政策和制度的保护下,享有垄断利润,人力资源激励观念落后、手段单一,缺乏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难以激发出版人才的创新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入世承诺的兑现,图书出版业一些原本“隐形”的非国有成分也渐渐浮出水面,与国有出版社拉开了人才争夺战的序幕。 如何根据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出版单位的总体战略目标规划、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特点,对员工进行卓有成效的激励,获得出版社和员工的“双赢”结果,是目前中国出版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大学出版社作为中国出版业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因此,研究影响大学出版社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文章中,笔者通过对激励概念和过程的理解,提出了大学出版社现行人力资源激励制度中采用的主要方式,并对其存在的问题、缺陷及其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缺陷的根源进行了深刻剖析。在此基础上,运用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激励理论,结合我国当前出版行业大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着力形成一套具有鲜明出版行业特色的薪酬管理制度的现状,首先从大学出版社人力资源特点入手,分析出版社对不同类型人才的激励因素,总结出版社人力资源有效激励的一般原则,并探讨一种适合我国大学出版社逐步市场化发展的有效激励新模式,即“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协调的“均衡模式”。同时,本文还对某大学出版社的人力资源激励实际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特别介绍了该社实行的岗位考核及奖励方案,深入分析其利弊得失,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改善建议,以期对文中所提出的有效激励对策加以佐证。 此外,本文还指出我国出版经营单位,特别是大学出版社人力资源有效激励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即适应出版市场逐步放开和快速发展的“柔性”激励策略、实施人性化管理,力求对出版行业人力资源激励的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