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取踝关节慢性扭伤的男受试者12名,女受试者8名。进行每周3次,共6周的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训练动作包括:单足睁眼站立、单足闭眼站立、睁眼单足平衡垫站立、睁眼单足平衡垫站立加摆臂、睁眼单足平衡垫站立加摆臂摆腿等。分别在训练前、后采用RS-Scan公司研发的步态分析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和对比训练前后动态足底压力分布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足着地时刻内侧、外侧压强比值在干预前后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跖骨着地时刻、足平放时刻、足后跟离地时刻的X-COP,以及最初着地阶段X-COP最大值、前足着地阶段X-COP最大值、前足着地阶段X-COP最小值、足平放阶段X-COP最大值、前足离地阶段X-COP最小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足着地时刻X-COP、最初着地阶段X-COP最小值、足平放阶段X-COP最小值在干预前后有差异(P<0.05)。大脚趾和第一跖骨的压强峰值在训练后增大,其中大脚趾Pmax增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一跖骨Pmax增大有差异(P<0.05)。大脚趾和第一跖骨的绝对冲量和相对冲量训练后均增大,而第二到第五跖骨绝对冲量和相对冲量训练后均减小。以上数据除第四跖骨绝对冲量有差异(P<0.05),其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足跟内侧、足跟外侧的绝对冲量训练后均减小,变化差异不明显。相对冲量训练后均增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四、第五跖骨着地时间百分比有差异(P<0.05),足跟内、外侧着地时间百分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研究结论:着地时刻内翻角度有显著变化,本体感受训练使足更加中正的进行着地。本体感受训练对大脚趾和第一跖骨功能性影响比较明显,有可能对抓地效果和稳定性有重要作用。整个足接触地面过程中足底压力中心的移动都更接近足中轴,最大程度反应了对足的稳定性控制增强。足各部位的冲量特点重新分配,第一跖骨显著增加,其他跖骨有降低趋势。第一跖骨和足后跟做功增加,二至五跖骨做功减小。足的前掌内侧控制增强。训练后前掌外侧着地推迟,后跟着地推迟,可以帮助足增加感知地面时间,从而增加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