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式水泥固化泥炭土的力学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r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炭土有机质含量高,孔隙比大,承载力低,其周边建筑易因过度沉降而受损。故对泥炭土进行固化处理,降低其危害性,对工程建设至关重要。作为软弱土固化的主要外掺剂,水泥在运用于泥炭土时,因受有机质影响,常出现硬化慢、强度低、用量大等问题。同时,水泥生产是一个排放温室气体的高能耗过程,传统水泥固化土在环境友好型社会中面临挑战。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涉及泥炭土的工程日益增多,水泥固化泥炭土存在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结合泥炭土特性,基于强度要求和环保原则,探究适用于泥炭土的新型固化方法或水泥替代材料,就含泥炭土地区的发展与建设而言,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重大。本文通过开展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置换式水泥固化泥炭土的宏观、微观特性及机理,并分析其环境影响及经济效益。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测定泥炭土基本指标,并根据其特性,确定了将红黏土和机制砂作为置换材料,联合水泥进行化学固化的方法与试验配合比。结果表明:(1)滇池周边埋深10~15m的泥炭土含水率高(105.1~227.9%)、烧失量高(61.30~79.25%),孔隙比大(1.72~3.72),腐殖化程度高(H8~H10),物质组成以石英、高岭石和白云母为主,微观层面多孔隙,絮状结构明显。(2)红黏土和机制砂的矿物组成分别以石英、高岭石、三水铝石、赤铁矿、磁绿泥石,及白云石、高岭石、白云母、石英、方解石为主,两种材料微观结构的密实性远强于泥炭土。(3)水泥固化泥炭土的强度与水泥和磷石膏用量成正比,硫酸钠、氯化钠和磷石膏的最佳用量分别为水泥质量的3%、1.5%以及10%。2、开展泥炭土室内加固试验,从理化指标、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红黏土可削弱泥炭土持水能力,降低固化样品含水率,同时置换效应可密实泥炭土结构,通过提升密度,产生宏观层面的填充效应。(2)机制砂作为松散的多孔介质,不会导致水泥固化泥炭土孔隙或裂纹扩张,并可提升p H值,创造利于水泥水化的碱性环境(p H>9),激发强度增长潜力。(3)在30、60及90%水泥用量下,固化泥炭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机制砂置换率成正比,最高分别可达475.14、879.11和1416.43k Pa,红黏土最佳置换率为40%,30%,30%,分别对应250.52、586.66和821.07k Pa的强度。固化处理可提升泥炭土弹性模量,有助于降低瞬时沉降,但过多红黏土会缩短样品受压时的弹性区,不利于强度增长。(4)机制砂可作为骨架约束固化土结构的失效行为,并通过增强粘聚力,进一步提高水泥固化泥炭土抗剪强度。(5)未经置换处理的水泥固化泥炭土,随水泥用量增加,密度和p H增大,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埋深较浅土样因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较低,水泥的改良效果更明显。3、通过一系列微观试验,探讨纯水泥固化泥炭土微观特性,及置换对泥炭土改良的影响及潜在强化机理。结果表明:(1)水泥在泥炭土内部主要通过形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和钙矾石结晶,使固化土获得强度增益,但低水泥掺量下,样品会出现区域性钙矾石富集,阻碍强度增长。(2)红黏土过度置换后,固化土存在两种强度损失机制:低水泥量下,钙、铝元素浓度较低,水化产物硬化成型受阻;高水泥量下,样品中钙、铝含量高,钙矾石过度发育破坏了结构。(3)机制砂可激发水化铝酸钙结晶,改善钙矾石分布并促进水化硅酸钙生长,强化孔隙填充和结构整体性。(4)置换优化固化体系颗粒尺度分级,增强材料间的填充和咬合,在弱化腐殖酸负面影响的同时,促进泥炭土颗粒的团聚性及固化体系中雪硅钙石和硬硅钙石的发育,强化结构粘结。4、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讨论不同配合比改良泥炭土的水泥消耗及材料成本。结果表明:(1)置换处理可通过降低水泥用量缩减碳排放。相同强度要求下,红黏土和机制砂置换后的固化泥炭土,最多可分别降低碳排放约37.7%和56.5%。(2)红黏土和机制砂的使用,最多可使固化土的材料成本分别降低约37.6%和48.8%,大幅提升水泥固化泥炭土的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随着神经形态计算的兴起,具有记忆/学习功能和信号处理的记忆元件的开发对于构造人工神经网络电路至关重要。目前,记忆元件结构设计大多是基于硅衬底的传统MIS(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结构,刚性易碎及生物不相容等特点制约了其在柔性系统中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探索研究基于新型柔性材料体系的记忆元件。丝素蛋白(SF)作为一种柔性生物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导电性。通常,丝素
天敌昆虫研究与利用是实施病虫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对天敌昆虫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应用,该项技术的优势逐渐凸显。本研究针对恩施烟区烟草天敌昆虫研究与利用现状,通过一系列试验开展了烟草天敌昆虫的本地化研究,旨在为持续深化构建恩施烟区天敌昆虫立体防控体系提供理论和实施依据,本文试验和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三年的实地调查与统计,恩施植烟区三年来发生的烟草害虫主要为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以及地老虎,连续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量和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寻找可替代能源供应引起了工业和学术界极大的关注。太阳能具有污染小、来源丰富等特点,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可再生
多糖胶作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天然可降解性以及丰富的来源等特点,因此开发多糖胶资源高值化利用可以促进生物可降解材料、医药材料等新技术的发展。半乳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已广泛用于材料科学,该计算在电极材料的设计和优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从微观角度深入了解材料的本质从而解决Li2FeSiO4
猪的呼吸道疾病可引起猪的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以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细菌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影响最大,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目前针对猪呼吸道细菌性疾病主要采用头孢菌素、替米考星、林可霉素、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进行治疗,但是单一用药很难达到治疗效果,利用两种抗菌药物通过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发现,氟苯尼考与
本文合成了2,3,6,7-四氢-5H-噻唑并[3,2-a]嘧啶(ITU)。首先以ITU结合氯化钇(YCl3)为双催化剂,苄醇(BnOH)为引发剂,催化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得到了聚己内酯(PCL)。其次,运用ITU/YC
磺胺甲噁唑是磺胺类抗菌药的一种,由于其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和良好的抗菌效果在兽医临床上被广泛使用。随着磺胺甲噁唑的大量使用,其在组织内残留也越来越严重,对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关于磺胺甲噁唑的代谢和残留消除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猪、鸡体内的物料平衡不清楚,代谢途径不明确,残留靶组织未确定。因此,为全面了解磺胺甲噁唑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转化过程以及分布消除特征,控制其药物残留,本研究采
随着沙门菌多重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当下的重点。经证实,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和多重耐药外排泵在沙门菌耐药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acrB的存在可能会掩盖其他外排泵的功能。因此,本研究采用自杀质粒p LP12介导的同源重组系统构建鼠伤寒沙门菌体外诱导环丙沙星耐药株CR、CR△bae SR的acrB基因缺失株,比较分析缺失前后菌株的药物敏感性(MIC)和生物学功能差异。采用转录组
扎托布洛芬(Zaltoprofen,ZPF),属于COX-2优先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急性和慢性炎症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胃肠粘膜的不良反应较低,在人医中被广泛应用。扎托布洛芬的抗炎镇痛作用和安全性已在人体和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具有开发兽用抗炎药物的前景。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排泄与残留消除规律研究是评估新兽药安全及食品安全的重要科学依据,然而关于扎托布洛芬的代谢和残留消除的研究很少,国内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