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招标投标机制作为社会资源合理配置,降低社会生产成本及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和促进市场体系发育和完善的有效手段,它的迅速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在招标投标工作推进过程中,由于我国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建设工程领域,国家投资的具体业主缺乏提高效益的积极性,加之招标工作缺乏统一规范和管理,出现了一些违规操作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使得投标单位之间的竞争并不是真正依靠实力的竞争,而在某种意义上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竞争。这种畸形的竞争一方面使得招标人并没能选择真正实力强的承包商;另一方面投标单位为取得良好的社会关系,不得不花大精力、大资本投入“关系”中,从而使得招标投标社会耗散成本奇高。招标投标是否一定具有经济效益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对工程招标投标的社会耗散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工程招标投标的经济效益,并探讨了工程招标的合理规模标准,最后提出了提高工程招标投标经济效益的对策。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探讨了工程招标投标社会耗散成本的组成及费用来源,介绍了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工程招标投标社会耗散成本的规定。2、借助数学方法建立了工程招标投标社会耗散成本的数学模型,探讨了工程招标投标的经济效益,寻求了工程招标投标经济效益的均衡状态。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论证了当工程投资小,参与投标的投标单位多时,招标投标社会耗散成本高,工程招标投标并不经济。3、对工程招标规模标准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相关政策分析。从工程招标投标经济效益的角度探讨了工程招标的合理规模标准;剖析了国家及省有关工程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中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4、寻求了提高工程招标投标经济效益的对策:改革投资体制;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各项收费;严格限制招标投标中不良费用的支出;适当控制投标单位数量等等。以上研究成果对于规范招标投标工作,完善招标投标制度,有效确定工程招标的合理规模标准,更好地发挥招标投标的优势和提高工程招标投标的经济效益,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