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华南地区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是检验我国陆相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和建立陆相J/T界线划分的最有潜力地区之一。双壳类是这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中最丰富的大化石,地理和地质分布都非常广泛,对于划分对比地层、确定地质年代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湖南浏阳澄潭江、宜章心田门和广东乐昌头木冲沟、揭西灰寨剖面的材料,鉴定并系统描述了华南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双壳类22属34种,结合对前人资料的综合将这些双壳类自下而上分别是分为六个组合带,即:红卫坑组的Guangdongella-Bakevellia组合带,小水组下部的Palaeopharus-Tosapecten亚组合带或三家冲组的Bakevelloides-Jiangxiella组合带、小水组上部的Oxytoma-Asoella亚组合带、头木冲组的Unionites ? emeiensis-Yunnanophorus组合带、金鸡组底部的Hiatella minuta-H. curta组合带和金鸡组的Parainoceramus-Teinonuculana组合带。本文通过华南与日本、中南半岛和云南中部双壳类组合带的对比,判定Guangdongella-Bakevellia组合带时代为卡尼期; Palaeopharus-Tosapecten亚组合带或Bakevelloides-Jiangxiella组合带时代为卡尼期-诺利期早期;Oxytoma-Asoella亚组合带时代为诺利期早中期;Unionites ? emeiensis-Yunnanophorus组合带时代为?诺利期晚期-瑞替期;Hiatella minuta-H. curta组合带时代为赫塘期;和Parainoceramus-Teinonuculana组合带时代为?赫塘期,辛涅缪尔期-土阿辛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期间华南位于特提斯大区和北方大区交汇处,产出特提斯和北方区海相双壳类混生动物群。高精度的生物地理分析对于恢复这一地区的古地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聚类分析、分异度及动物群组成分析和土著属种分析的方法,对华南及其邻区的卡尼期、诺利-瑞替期和早侏罗世三个时间段的生物地理区系进行了探讨。华南邻区包括包括思茅、昌都、羌塘、拉萨、喜马拉雅块体和中南半岛地体,以及环特提斯研究较为充分的西特提斯、日本和新西兰。研究结果表明:卡尼期时,东特提斯区域可分为北-东特提斯省,南-东特提斯省和喜马拉雅省;诺利-瑞替期期间,喜马拉雅并入南-东特提斯省,北太平洋省出现;早侏罗世时,北太平洋省消失。古洋流和古气候被用来分析华南和日本生物地理位置和混生动物群分布在上述时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