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农民合作社为中介组织的“农户+农民合作社+超市”模式,是我国“农超对接”最佳模式之一,能够有效解决小农生产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缓解农产品流通中季节性和局部性的生产者“卖难”和消费者“买贵”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流通效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障农产品安全等问题。然而当前的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关系不稳定,渠道成员利益受损,严重损害了“农超对接”的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构建“农超对接”的“SSCP范式”理论分析框架,采用江西省农民合作社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关系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探寻影响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关系稳定性关键因素,为破解该问题寻找突破口。使用生存分析法,分析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关系稳定性情况;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主营水产的农民合作社以及经营综合生鲜农产品的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关系稳定性更强。示范社、政府领办的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关系稳定性更强。超市对产品的要求、政策实施效果、农民合作社能力以及区域经济水平是影响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关系稳定性的显著因素。“农超对接”不同参与程度下的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关系稳定性存在差异。因此,政府应该分类指导农民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各级政府保障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民合作社加强自身能力提升,平衡与超市间的对接关系;超市应当积极给予农民合作社技术、管理及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