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东绘画中的讽喻性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yzhao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横观看魏东的所有绘画作品,之所以神秘有趣,因其所有元素都来自于他面对生活环境、时代社会、政治背景的真实感受,把这种感受转化为他独特的视角态度作出属于他的回应。不管是以传统中国山水画和媚俗的女人体冲突并置,以及围绕在她们身体上或身旁的社会学符号,时代标语来讽喻我们所面对过的现实。揭露个人空间的隐私生活,以及暗藏于生活面罩下人本身的欲望,都成为构建他讽喻世界的一块块砖头。本文旨在把他这些砖头一块块拆开,打开他讽喻性绘画作品下面的故事大门,揭开这些层层的神秘面纱。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绪论中对讽喻性相关概念的阐释与范围的界定,以及他成长的社会背景和相应时间段架上绘画的外界环境;第二部分是魏东的成长经历,他绘画观的形成原因和绘画成为他内心世界的唯一出口;第三个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着重研究分析他绘画中的讽喻性呈现,全面论述解读作品中讽喻的建构及其讽喻的对象,并且列举同时代的艺术家进行对比论证;第四部分是讽喻性对我们“90后”的青年艺术家在从事绘画实践上的影响和价值,探讨怎样运用讽喻性的手法以及在创作手法上的拓展价值;魏东这些作品捕捉了当代社会的无光黯淡、隐私暗角,他想要的是提醒现实而不是现实重现,进而促使我们创作出属于自己时代印记的作品。
其他文献
油画发展到现在已经几百年的时间,油画是西方绘画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有着丰富的绘画题材、多样的表现手法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写实绘画是西方传统油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笔者通过在韩的实践教学中,了解到大多数韩国人在学习汉语课程时都会把重心放在语言会话中,如何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汉语并进行交流会话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任务型教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掀起了一股乡村建设运动的热潮。期间,出现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等乡村建设机构,推动了中国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总体来看,这场
聚众斗殴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属常见、高发、多频类犯罪,该类犯罪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社会危害性极大,还可能成为黑恶势力滋生和蔓延的温床。因此,依法打击
党的十九大提出“弱有所扶”的民生建设目标,要求社会救助制度更全面地补齐民生短板,更精准地兜牢民生底线。在贫困人口结构转变和社会救助制度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社会
移民运动作为历史中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但以往对移民史的研究多关注大区域,尤其重视全国范围与省区范围的研究,而在资料利用上则多重视正史、家
膜式人工肺,又称为体外氧合装置(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or,ECMO)或体外气体交换装置(extracorporeal gas exchange device),常被当作暂时性的备用呼吸系统支持工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眼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有无干眼症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之间干眼程度是否具有差异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眼程度与病程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农村草根社会组织保持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对于组织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农村草根社会组织的组织行动策略总是伴随着组织的发展脉络进行调整与转变。本研究关注的是
可知性悖论由Fitch首次提出,他从可知性原则和存在一个不可知假设观点出发经过严密的认知逻辑推导,得出一个看上去很不可思议的结论:“如果所有真理在原则上都是可知的,那么所有真理实际上都是已知的。”此结论与我们日常直观思维相悖,同时也威胁了反实在论的哲学立场,它在对可知性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促使逻辑学家对认知逻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哲学家们和逻辑学家们围绕可知性悖论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为解决可知性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