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探讨大鼠下颌骨形态计量学方法的建立及双参口服液对D-半乳糖大鼠下颌骨骨量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用不脱钙骨包埋制作骨磨片的方法应用于大鼠下颌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上的可行性;探讨D-半乳糖对大鼠下颌骨形态学改变的作用,同时观察复方司坦唑醇及中药双参口服液对D-半乳糖大鼠下颌骨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方法]
选取3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43只,按体重对等原则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13只,其余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及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1·d-1;阳性对照组给予司坦唑醇0.54 mg·kg-1·d-1+吡拉西坦432 mg·kg-1·d-1灌胃及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1·d-1;双参口服液组给予丹参3.645g·kg-1·d-1+人参须5g·kg-1·d-1灌胃及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1·d-1。
[结果]
1.通过对大鼠下颌骨各个部位的观察比较,大鼠第二磨牙近中颊舌切面的骨磨片在低倍镜下下颌骨各个部分组织结构形态清晰,能清楚的观测到下颌骨各个部位包括牙槽骨、牙槽嵴和下颌体下缘皮质骨的变化情况。在高倍荧光显微镜下能清楚看见在下颌骨各个部分骨表面上形成的黄色和绿色双荧光标志。因此认为,通过对大鼠第二磨牙近中颊舌切面骨磨片的研究,可以为探讨各种因素与大鼠下颌骨骨丢失的联系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2.D-半乳糖可使大鼠下颌支出现骨矿物质的丢失,下颌支的Ca2减少了25.9%(P<0.05),P3+减少了21.3%(P<0.01)。
3.复方司坦唑醇对D-半乳糖大鼠下颌骨的牙槽骨及下颌体下缘皮质骨的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
4.双参口服液对D-半乳糖大鼠下颌骨的牙槽骨及下颌体下缘皮质骨的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
[结论]
1.大鼠第二磨牙近中颊舌切面的骨磨片能同时观测到大鼠下颌骨不同部位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上的改变,不脱钙骨包埋制作骨磨片的方法应用于大鼠下颌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上是可行的。
2.连续3个月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1·d-1能使大鼠下颌骨的下颌支部分出现骨矿物质的丢失,能减少大鼠下颌骨下缘皮质骨面积、使骨髓腔变大,骨量丢失。而阳性对照药复方司坦唑醇能有效预防D-半乳糖大鼠大鼠下颌骨的牙槽骨和下颌骨下缘皮质的骨的骨丢失;双参口服液对D-半乳糖大鼠下颌骨的牙槽骨及下颌体下缘皮质骨都有明显促进骨形成的作用,作为两种传统中药的合方,对防治口腔骨丢失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二、双参口服液对D-半乳糖致骨质疏松大鼠的作用
[目的]用D-半乳糖造成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对比分析D-半乳糖对大鼠股骨钙、磷和羟脯氨酸的影响及骨生物力学作用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D-半乳糖对大鼠胫骨上段、中段骨等各部分骨量变化的影响情况,同时观察双参口服液的预防作用,并与阳性对照药物复方司坦唑醇进行比较;为传统中药丹参和人参须的合用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选取3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43只,按体重对等原则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13只,其余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及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1·d-1;阳性对照组给予司坦唑醇0.54mg·kg-1·d-1+吡拉西坦432mg·kg-1·d-1灌胃及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1·d-1;双参口服液组给予丹参3.645g·kg-1·d-1+人参须5g·kg-1·d-1灌胃及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1·d-1。
[结果]
1.D-半乳糖可使大鼠骨形成明显抑制:与正常组比较,大鼠予D-半乳糖皮下注射90天后,骨量显著丢失,骨形成的指标下降。
2.复方司坦唑醇可以明显增加D-半乳糖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量。
3.双参口服液能促进骨的形成、抑制骨的吸收,从而明显增加骨量。
[结论]
连续3个月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1·d-1能明显抑制大鼠胫骨上段的骨形成,导致骨丢失,骨形态计量学观察呈现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的表现;同时还可以得知,D-半乳糖大鼠下颌支出现骨矿物质丢失的时间要早于股骨。阳性对照药复方司坦唑醇能有效预防D-半乳糖引起的大鼠的骨丢失;而双参口服液能明显促进骨的形成、抑制骨的吸收,从而明显增加骨量,作为两种传统中药的合方,是一种新的十分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通过与第一部分的研究对比可以得知,D-半乳糖造成大鼠各部分骨丢失的先后次序为:胫骨上段松质骨--下颌体下缘皮质骨--下颌骨的牙槽骨--胫骨中段皮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