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以经营风险获取利润为目的,能否科学有效地管理控制各类风险,直接制约着其利润的获取以及在行业中的发展。目前,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大体上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这三种。前两者在很早前就备受金融机构的关注,迄今为止已经有了颇为成熟的风险管控技术。而对于操作风险而言,虽自商业银行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且概念的提出已有较长历史,但由于其长期以来带来的损失偏小且隐蔽性的特征,一直被忽视,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金融创新日益剧增,商业银行盈利空间迅速扩大,于此同时操作风险也愈加复杂并难以控制,操作风险管理在金融实践中的地位才日趋彰显。尤其进入90年代后,国际金融界爆出一系列操作风险银行大案,迫使人们开始反思致使损失产生的根源,意识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把国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关注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外不断加大操作风险管理研究的时候,我国商业银行仍把重心放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管理上面。直至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迭出不穷的操作风险大案要案披露,这些案件给银行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金融界和学术界业界的警觉。从风险管理角度来看,此类案件频发,基本都可归结为操作风险失控,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忽视操作风险内控管理息息、相关,操作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的软肋,把操作风险管理当作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势在必行。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在2005年关于中国商业银行业评价报告中指出,中国的银行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操作风险问题。国家审计署近几年发布的审计报告中都提及了国内商业银行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这些也都从不同侧面佐证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问题已十分严重。银监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于2005年3月出台,在2007年2月28日下发《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在2007年5月14日发布《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对全面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做出了具体的指示。国内学术界大多数学者都受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研究思路影响深重,对操作风险依旧选择从量化研究方面突破,这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操作风险在商业银行各个方面随处可见,藏匿于每项业务与管理,且诱因多、差异显著,这些特征决定了从量化到管控监测都具有相当的难度。从近年发生的大量银行大案要案的研究分析中,发现了内部控制失灵的身影,并断定这就是导致银行损失甚至破产倒闭的主要原因。换一种说法,就是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存在很大诱发因素,但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例如内部人员的失误,当然也还包括程序、系统的不完善,是一种由内部因素导致的操作失误风险,这些通通都属于内部控制机制构建的范围。基于以上国际国内背景,本文试图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内部控制进行研究,探索两者相关性,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现状,结合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链条上找寻到的风险点,提出对策和建议,目的在于完善体系的建设,控制操作风险。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首先从文章的研究背景出发,分析现状,生成论文的研究目的。在研究背景与目的的牵引下,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操作风险定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以及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研究综述,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内部因素诱发的操作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发挥商业银行的主观能动性而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国外基于完善的金融体系条件,对操作风险中的内部控制机制的研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基于国情、政治经济环境的差异,西方的体系方法并不能完全照搬运用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之中。而我国国内对于操作风险管理的探索,从经验积累上来讲起步晚,而且基本都是迫于国内外各损失案件频发的压力才引起业界的重视。而且研究方法和角度单一片面,基本都是沿袭之前对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研究套路,把重心放在量化研究、模型设置上,很少有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的成果诞生,即便是少数将二者相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献,也不具有显著相关性,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框架。接下来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对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援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科技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损失的风险。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衡量评价银行内部管理活动的准则设计,是一个相互关联制约的控制机制,由各种内部制度办法、措施程序构筑而成。通过定义的直观陈述,可以看出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操作风险的管理指的是在总行以及分支行的各部门、各条线层面上通过各种手段以实现银行各类目标,内部控制作为管理操作风险的必要环节,动力来源于对风险的认知和管理,最初的目的是控制、减少商业银行内部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带来的损失,功能在于保障金融作业的合规合法、各项业务活动都遵循既定目标展开。因此从功能上来看,操作风险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具有相关性,内部控制可以最大程度地弱化操作风险的内生性、最大程度地消除或缓释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操作风险管理实践的现实选择。夯实了理论基础之后,可以得知商业银行管理层在加快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步伐时,更应思考内部控制构建,比如内控体系建设、规章制度的执行效果、问责制的落实、经营管理信息的沟通交流等。但通过各种监管机构及银行本身的数据可以看出,内部控制还有待加强,操作风险管理问题多、涉及范围广。要想有针对性的提高操作风险控制水准,有必要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国际银行业操作风险进行对比,找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找出存在于业务链条上的风险点,然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控现状中的问题与不足。在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特征、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描述之后,上文得出了有关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以下结论:以内生性为主要特点,以高频率低影响的违规操作为管理重点,以内部控制为预防控制的最优途径。另外还得出,内部控制是银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控内容最终由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构成,同时关注战略层面和业务层面,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这五个要素出发,来构建完善操作风险的内控体系,以保障银行安全稳定发展,最为科学也最为行之有效。框架体系构建应该注重的方面有:对良好的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环境的打造,分级制定、区别管理目标,操作风险的识别,风险评估体系的完善,优化操作风险管理技术,根据风险性质确定风险反应方式,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建立规范的制约机制,建立严密的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健全信息的交流反馈机制。最后文章关注热点,针对近年来日益凸显的“信用卡套现”中涵盖的操作风险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相应的内部控制建议。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具有以下创新点:(1)现有的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的研究都比较分离,对二者相结合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在总结归纳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分别对操作风险定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内涵、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而且还独辟一章从定义、功能、现实选择上描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以说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2)现有的研究要么倚重于度量模型搭建,要么倾向于单纯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针对商业银行的特点,经营货币经营风险,每一个业务活动的完成都伴随着业务链条的利用,本文通过业务链条寻找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从基于此的特征、现状、内控缺陷切入,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描述操作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并且,本文关注热点现象,聚焦“信用卡套现”,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站着商业银行角度,提出应对信用卡套现中的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