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目前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经济淡水螯虾,是我国水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特色、最有潜力的养殖品种之一。实际养殖生产中,克氏原螯虾多采用离水运输,长途运输后的小龙虾成活率直接关系最终的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本研究主要以克氏原螯虾的幼虾和亲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克氏原螯虾幼虾和亲虾在不同月份经过不同离水运输时间后的成活及生理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药物处理,探究了不同免疫制剂处理对运输后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成活及生长的影响,探究了甘露寡糖Ⅱ型对运输后克氏原螯虾亲虾成活及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为研究克氏原螯虾幼虾运输过程中离水运输时间对其成活率和生理功能的影响,选择在4月、5月两个月份对不同离水运输时间(1 h、2 h、3 h、4 h、5 h、6h、7 h、8 h)下幼虾的成活和生理功能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克氏原螯虾幼虾运输后高死亡率的原因及安全运输对策。结果表明,在8 h离水运输时间内,幼虾在运输阶段的成活率均能达到95%以上,在4月份运输阶段,幼虾随着离水运输时间的增长,幼虾肌肉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下池暂养阶段,4月份幼虾随着离水运输时间的增长,其成活率呈现下降趋势;1 h离水运输处理组幼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7 h和8 h处理组(P<0.05)。2个不同运输月份之间幼虾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4月高于5月。所有处理组幼虾在养殖期间的死亡集中在放养后的一周内。建议选择在四月份遴选和运输幼虾,同时在保证幼虾质量的前提下就近选择幼虾,减少离水运输时间。2.为了解免疫制剂对运输后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成活率的影响,模拟了2 h的离水运输,运输结束后设置不同的免疫制剂处理方式,分析其成活率。处理组分为:空白处理组、水质处理组、病害处理组、饲料处理组、全处理组;结果显示,饲料处理组克氏原螯虾运输后下塘暂养的存活率显著高于空白处理组(P<0.05),其余各处理组对比空白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拌饵投喂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提升克氏原螯虾幼虾运输后下塘暂养阶段的成活率,对幼虾生长也有显著提升。3.为研究克氏原螯虾亲虾运输过程中离水运输时间对其成活率的影响,选择在7月、8月和9月三个月份对不同离水运输时间(1 h、3 h、5 h、7 h、9 h)下亲虾的成活和生长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克氏原螯虾亲虾运输后高死亡率的原因及安全运输对策。结果表明,在9 h离水运输时间内,亲虾在运输阶段的成活率均能达到95%以上。在下池暂养阶段,所有三个试验月份的亲虾随着离水运输时间的增长,其成活率均呈现下降趋势;1 h离水运输处理组亲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7 h和9 h处理组;3个不同运输月份之间亲虾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7月最低,9月最高。所有处理组亲虾在养殖期间的死亡集中在放养后的一周内,其中放养后第2~5天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60.1%。相同离水运输时间条件下,不同月份运输的亲虾其在养殖阶段的生长呈现显著差异。建议选择在九月份遴选和运输亲虾,同时在保证亲虾质量的前提下就近选择亲虾,减少离水运输时间。4.为了解新型免疫增强剂甘露寡糖Ⅱ型在克氏原螯虾养殖中使用可行性,实验设置了不同添加量的甘露寡糖Ⅱ型(0,0.05%,0.1%,0.2%)处理组,分析甘露寡糖Ⅱ型对运输后克氏原螯虾亲虾成活及生理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克氏原螯虾亲虾经过3h的离水运输后,下塘暂养2周的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0.05%组、0.1%组、0.2%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成活率显著增加(P<0.05),0.1%组、0.2%组相对于0.05%组而言,成活率也显著增加(P<0.05),0.1%组和0.2%组之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对于对照组而言,克氏原螯虾亲虾的T-AOC、CAT、PO、ACP、ALP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对照组而言,亲虾的T-AOC、CAT、PO、ACP、ALP含量无论是血清中还是肝胰脏中,在0.05%组中均显著升高(P<0.05),仅ACP和ALP含量在0.1%组中显著升高(P<0.05);随着甘露寡糖Ⅱ型添加量的提升,克氏原螯虾亲虾的T-AOC、CAT、PO、ACP、ALP活性有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