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功能沟通在医患沟通中占重要位置;互联网医患沟通迅速发展,其沟通质量逐渐得到关注但不尽理想。然而,目前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缺乏明确的内涵界定,现有的医患沟通测量工具主要针对面对面医患沟通并存在改进空间。本研究目标是针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网站构建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的内涵模型及测量工具,以期帮助改进医患双方的互联网功能沟通行为,提高沟通质量。
【方法】结合文献综述、深度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法形成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参考Hinkin量表开发步骤,以高血压为例探索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的量表开发,包括条目生成、内容评价、预调查、实证研究、共同方法偏差检验、评分者间信度评价、单一指标效度检验、共线性检验、外部效度检验。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模型(PLS-SEM)方法验证理论模型,并进一步优化条目形成最终的测量工具。结构模型评估包括共线性、路径系数、R2和f2检验。采用PLS-SEM重要性—效果矩阵分析法(IPMA)分析各维度和条目的重要性和质量水平。采用多群组PLS-SEM模型分析模型是否跨组不变。最后,参考TOPSIS综合评价法形成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的综合指数。
【结果】“理论模型”: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强调功能沟通行为及其信息质量。其理论框架包括:患者信息收集质量促进诊断信息提供质量、治疗决策制定质量、疾病及治疗相关行为促进质量;诊断信息提供质量促进治疗决策制定质量、疾病及治疗相关行为促进质量;治疗决策制定质量促进疾病及治疗相关行为促进质量。“测量工具”:经内容评价、预调查、实证研究、共同方法偏差检验、评分者间信度评价、单一指标效度检验、共线性检验和外部效度检验,开发了包含4个维度,25个条目的测量工具。“内涵模型”:此段修正的测量工具最终包含20个条目;各路径系数的直、间接效应均有显著意义,R2值和f2值均显示良好的模型评估结果,所有假设均被验证;IPMA结果显示对于疾病及治疗相关行为促进质量,患者信息收集质量是最重要的构念;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路径系数显著的前提下,不同患者主动程度、医生职称、医院级别群组的路径系数跨组不变。“综合指数”:构建的综合指数平均为41.54分,高主动患者组、高级别医院组和高职称医生组分别比其对应低组的平均综合指数高10.53分,1.01分,0.48分。
【结论】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核心维度包括患者信息收集质量、诊断信息提供质量、治疗决策制定质量、疾病及治疗相关行为促进质量。构建的内涵模型为指导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提供了有效的框架。开发的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的功能沟通质量。目前我国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水平较低,从综合指数分布来看,构建的综合指数可有效反映我国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水平。
【创新与不足】聚焦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构建的模型与现有的模型相比,体现了互联网医患沟通特点,填补了互联网医患沟通中理论缺失的现象;量化了各核心要素间的直、间接关系,增强了模型在实践中的适用性,为指导我国相关实践提供了有效框架。开发了具有信效度的由第三方评价的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测量工具,丰富了现有的测量工具,可用于测量和评价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的功能沟通质量。利用测量工具计算的综合指数可用于比较不同群体和平台的功能沟通质量水平,促进平台管理,也可作为指标衡量干预和政策效果,为设计和改进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局限方面,因相关研究缺乏,未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筛选,亟需高质量的研究对沟通模型进行补充;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未考虑可能影响沟通质量的非技术因素和受沟通质量影响的结果变量,未来研究可丰富此方面内容;为减少研究异质性,实证研究而以高血压为例,未来研究可考虑其他疾病以增强模型适用范围;基于实际情况,实证研究以初诊的标准进行测量,后续可对模型进行修正完善,使之更适合复诊情况。
【方法】结合文献综述、深度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法形成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参考Hinkin量表开发步骤,以高血压为例探索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的量表开发,包括条目生成、内容评价、预调查、实证研究、共同方法偏差检验、评分者间信度评价、单一指标效度检验、共线性检验、外部效度检验。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模型(PLS-SEM)方法验证理论模型,并进一步优化条目形成最终的测量工具。结构模型评估包括共线性、路径系数、R2和f2检验。采用PLS-SEM重要性—效果矩阵分析法(IPMA)分析各维度和条目的重要性和质量水平。采用多群组PLS-SEM模型分析模型是否跨组不变。最后,参考TOPSIS综合评价法形成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的综合指数。
【结果】“理论模型”: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强调功能沟通行为及其信息质量。其理论框架包括:患者信息收集质量促进诊断信息提供质量、治疗决策制定质量、疾病及治疗相关行为促进质量;诊断信息提供质量促进治疗决策制定质量、疾病及治疗相关行为促进质量;治疗决策制定质量促进疾病及治疗相关行为促进质量。“测量工具”:经内容评价、预调查、实证研究、共同方法偏差检验、评分者间信度评价、单一指标效度检验、共线性检验和外部效度检验,开发了包含4个维度,25个条目的测量工具。“内涵模型”:此段修正的测量工具最终包含20个条目;各路径系数的直、间接效应均有显著意义,R2值和f2值均显示良好的模型评估结果,所有假设均被验证;IPMA结果显示对于疾病及治疗相关行为促进质量,患者信息收集质量是最重要的构念;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路径系数显著的前提下,不同患者主动程度、医生职称、医院级别群组的路径系数跨组不变。“综合指数”:构建的综合指数平均为41.54分,高主动患者组、高级别医院组和高职称医生组分别比其对应低组的平均综合指数高10.53分,1.01分,0.48分。
【结论】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核心维度包括患者信息收集质量、诊断信息提供质量、治疗决策制定质量、疾病及治疗相关行为促进质量。构建的内涵模型为指导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提供了有效的框架。开发的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的功能沟通质量。目前我国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水平较低,从综合指数分布来看,构建的综合指数可有效反映我国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水平。
【创新与不足】聚焦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构建的模型与现有的模型相比,体现了互联网医患沟通特点,填补了互联网医患沟通中理论缺失的现象;量化了各核心要素间的直、间接关系,增强了模型在实践中的适用性,为指导我国相关实践提供了有效框架。开发了具有信效度的由第三方评价的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测量工具,丰富了现有的测量工具,可用于测量和评价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的功能沟通质量。利用测量工具计算的综合指数可用于比较不同群体和平台的功能沟通质量水平,促进平台管理,也可作为指标衡量干预和政策效果,为设计和改进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局限方面,因相关研究缺乏,未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筛选,亟需高质量的研究对沟通模型进行补充;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未考虑可能影响沟通质量的非技术因素和受沟通质量影响的结果变量,未来研究可丰富此方面内容;为减少研究异质性,实证研究而以高血压为例,未来研究可考虑其他疾病以增强模型适用范围;基于实际情况,实证研究以初诊的标准进行测量,后续可对模型进行修正完善,使之更适合复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