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恶性肿瘤中存在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 cells,CSCs),这些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在活体内致瘤的能力,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CSCs含量极少,有其标志物,不同的肿瘤其CSCs也不尽相同。有关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CSCs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也所知甚少,并尚未发现其特异性的表面标记物。随着研究的深入,依据于CSCs及其标志物开展的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领域。 目的: 研究常见的CSCs标记物CD133和CD44在I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收集2003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子宫切除的I型子宫内膜癌的石蜡组织标本34例。所有病例临床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然后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133和CD44在子宫内膜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按不同临床资料分别分组为:FIGO I-II期组(A1组)与FIGO III-IV期组(A2组);高分化组(B1)组与中低分化组(B2组);浸润浅肌层组(C1组)与深肌层组(C2组),分析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FIGO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 1.A2、B2、C2组各自的CD133的表达阳性率及表达评分与A1、B1、C1组分别相比较,均显著升高。CD133在A1组与A2组中的阳性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在B1组与B2组中的阳性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在C1组与C2组中的阳性表达也有显著差异(P<0.05)。 2.A2、C2组的CD44的表达阳性率及表达评分均与A1、C1组分别相比均显著升高;其在B2组的表达阳性率及表达评分与B1组相比均显著下降。CD44在A1组与A2组中的阳性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在B1组与B2组中的阳性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在C1组与C2组中的阳性表达也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和CD44的高表达提示,CD133和CD44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标志物的表型可能是一种多标志物的复合表型,CD133和CD44可能同时成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标志物表型成员的可行性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2.CD133高表达与I型子宫内膜癌的主要预后因素(FIGO分期、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相关性,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参考指标进一步探讨研究;CD44的表达与I型子宫内膜癌的主要预后因素无明显相关性,这表明CD44虽然在I型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升高,但对疾病的进展、转移等可能影响不明显,不支持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