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继发性淋巴水肿皮肤纤维化病变是严重且不可逆的病理损伤,也是淋巴水肿诊疗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以发现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皮肤纤维化病理改变为基础,在新型皮肤纤维化测量仪Skin Fibro Meter及吲哚菁绿淋巴造影检查的辅助下,利用综合消肿技术治疗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的肢体水肿和皮肤纤维化病变,从而全面系统的阐述继发性淋巴水肿皮肤纤维化的病理特点和新型的诊疗手段。【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包括45名继发性单侧下肢淋巴水肿女性患者(根据淋巴水肿程度分为水肿Ⅰ期15名,Ⅱ期15名,Ⅲ期15名)和正常下肢志愿者15名。分别切取7名不同水肿期患者的患肢和7名正常志愿者健肢皮肤组织进行Masson、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胶原、类糜蛋白酶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同时提取相应蛋白进行Western-blot和ELISA定量分析,明确淋巴水肿各期皮肤组织是否发生纤维化病变以及类糜蛋白酶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新型皮肤纤维化测量仪Skin Fibro Meter仪器测量45名淋巴水肿患者和15名正常志愿者下肢皮肤硬度值,明确该仪器是否能精准的反应不同淋巴水肿期皮肤纤维化的病变程度。用吲哚菁绿淋巴造影技术观察各期淋巴水肿和正常肢体的淋巴管、淋巴结的影像表现,明确该造影技术针对淋巴水肿诊断的影像特点。最后应用综合消肿技术治疗各期淋巴水肿患者一个疗程,并通过测量治疗后的皮肤纤维化硬度、肢体周径、吲哚菁绿淋巴造影和测定类糜蛋白酶浓度等方式评估该技术的疗效。【结果】随着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从Ⅰ期至Ⅲ期的发展,皮肤组织中胶原纤维大量增生,肢体发生明显的纤维化病变。类糜蛋白酶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水肿的皮肤组织中表达均显著增高;同时观察到转化生长因子-β1高表达的淋巴管部位,类糜蛋白酶也有大量聚集。应用Skin Fibro Meter仪器测量的水肿肢体皮肤硬度值随淋巴水肿Ⅰ期至Ⅲ期的发展而逐渐增高且具有正相关性。淋巴水肿的肢体经过吲哚菁绿造影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淋巴管扩张迂曲、淋巴液淤积、真皮返流、淋巴结不显影等影像表现。通过综合消肿治疗后,水肿肢体皮肤硬度值减少,组织间液含量降低,周径变细;吲哚菁绿造影显示淋巴液淤积和真皮返流得到明显改善;并且皮肤组织中类糜蛋白酶的含量也显著减少。【结论】本研究通过实验证明了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从Ⅰ期至Ⅲ期,皮肤组织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在纤维化过程中高表达的类糜蛋白酶可能有利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激活,从而促进皮肤纤维化病变。在临床实验中,证实利用Skin Fibro Meter仪器能够及时的对淋巴水肿皮肤纤维化病变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皮肤硬度值的测定能精确的反应肢体淋巴水肿的进展;吲哚菁绿淋巴造影更能直观而即时的观察到各期病变肢体的淋巴管和淋巴结影像表现;患者最终经过综合消肿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肢的肿胀和纤维化症状。这些新的病理发现和诊疗技术,将对继发性淋巴水肿皮肤纤维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