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省,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工业、农业、服务业都的得到了大力发展。尤其是工业与服务业在GDP的份额较大,而农业在GDP?份额较小。由于农业与工业发展差距逐渐拉开,城乡“二元结构”也显得比较突出。而从全省的人口分布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渔农村人口占全省的比重较大,而城市人口比重较少。浙江省内农民的收入与城市市民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拉开。为了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缩小省内城乡人民的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必要对浙江省“三农”进步深入研究。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渔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供给效率和结构也差强人意。尤其在“十二五”期间,制约浙江省“三农”发展的主要瓶颈是渔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而浙江省渔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在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方面包括农村医疗、农村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灌溉、电力等)。通过这几方面现状分析与问题研究,皆在加强与改善浙江省渔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为浙江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使浙江省能够在全国较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村公共产品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归纳与总结的基础上,进步一步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变迁,阐述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变化趋势与本质。浙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主要有:农业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以及总量投入不足,农村医疗与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村义务教育硬件与软件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的来源单一且缺乏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等。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农村基层的决策机制、确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投资重点与方向、引入第三方部门进行部分准农村公共产品市场化,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渠道,渔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民主化、渔农村公共产品模式社会化、渔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程序法制化、对农村公共产品中的资金进行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