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良知说”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aife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孟子的“良知说”,重点放在该学说的理论构建和道德价值方面。理论建构方面从“良知”这个概念入手,考察其历史渊源,详述孟子“良知”的内容。本文采用材料分析的研究方法,立足古代原始文献资料,并辅之相关论文及著作。首先就其历史发展来考察,一方面追溯它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考察它对后世的影响。其次,挖掘其现代价值。最后,对其进行系统的阐述与分析,外塑其体系的完整形象,内述其个部分之间清晰的内在联系。由综合分析论证导出结论:即“良知”的道德与理论价值。孟子的“良知”是一种“不虑而知”的心理活动,一种内在的直觉与道德的起源。于孟子而言“良知”乃“四心”的发端,且与其“性善论”紧密联系在一起。“天人合一”的境界为其道德归宿,欲达此境则必“存心”、“养性”,保存本有的“良知”。因此,“良知”就如同一根线,将孟子的思想串联成一个体系。“良知”这一范畴自孟子提出之日起,便动态发展,及至宋明被发展到顶峰。陆九渊赞同孟子的“良知”说,并通过扩充“心”的功能,将此“良知”演绎、发展为“本心”。因此,他的“心”有具有了新的意义。在陆九渊那里,“心”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所谓“吾心即是宇宙”。王阳明进一步完善孟子和陆九渊的“良知”体系,提出了“致良知”。他继承孟子的“良知”说,并进一步将“良知”做为他哲学理论的基础和重心。王阳明对“良知”做了本体论改造,把“良知”直接等同于“天理”。他认为“良知”为“心”之本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王阳明把“良知”看成是造化的精灵,“天”、“地”、“鬼”、“帝”、“物”,皆出自“良知”。同时他还提出“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把孟子带有的鲜明伦理色彩的“良知”拉入道德实践领域。   本文旨在通过考察孟子“良知”的实质及其在后世的发展和影响,揭示其道德价值,不仅揭示“良知”在中国传统道德哲学里具的价值,而且重点突出它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目前,尽管“企业社会责任”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但是它在理论与实践上却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概念、内涵、外延、标准等基本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和推进面
在体验经济时代的背景下,视觉导向设计已从单向的引导式阅读变为双向互动式信息沟通。文章就人与视觉导向系统中人、信息、行为、环境四个要素展开论述,并分析了人与视觉导向
期刊
儒学发展到汉代,演变成为统治地位的经学,已经与原始儒学有了很大的改变。汉代的儒生一直有意识地吸收各家学说并将其揉进儒学当中,以图更加符合社会与统治者的需要。随着“
我院收治1例因整理仓库陈旧物品导致的变应性肺泡炎(EAA)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某单位仓库管理员,从事仓库管理工作10余年,日常主要负责仓库物品的入库、出库工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吴稚晖在道德革命、伦理启蒙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思想极具时代感且特色鲜明。五四时期,在人们极度崇拜“德先生”与“赛先生”总体氛围下,他提出了道德
基因转录调节是植物对非生物胁迫适应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转录调节因子在胁迫信号转导途径中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在建立植物对胁迫适应性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DREB是功能多样
期刊
清代中期以后,以《公羊传》为中心的今文经学成了学术的主角,今文经学的兴起和发展促使了晚清的改革图强运动。刘逢禄在清代中期选择“公羊学”作为其研究的对象,是当时社会
目的为了解漳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防控由空调污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方法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要求,随机抽取漳州市3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