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创下了世界最高的经济增长率的历史记录。然而,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犯罪率不断攀升,民生问题突出,影响社会稳定,阻碍和谐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犯罪治理上一直奉行打压的策略,期间进行多次“严打”行动,然而效果甚微。犯罪率攀升与民生弱化都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因此本文认为犯罪率攀升与民生状况弱化之间或许有某种关联。 民生性财政支出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三大支出为核心。基于此,本文根据犯罪经济学模型,构建了包含民生性财政支出总量及构成民生性财政支出的三大支出在内的理论分析框架。理论分析表明,民生性财政支出总量及构成民生性财政支出的三大支出的提高都能够有效抑制犯罪。 为了进一步证明以上理论分析结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本文基于200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克服内生性问题,并用稳健性的两步估计分别研究了民生性财政支出总量及结构对犯罪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民生性财政支出总量的提高对犯罪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构成民生性财政的三大支出中,教育支出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在犯罪治理上能够发挥作用,且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犯罪的抑制效应更有效,而医疗卫生并不能影响犯罪。并且,我国在教育支出的结构上,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占比过高,而初、中等教育投入力度不足。如果适当调整教育支出结构,增加初、中等教育投入,教育支出的犯罪治理效应会更好。 因此,本文的结论意味着民生状况的弱化是导致犯罪率持续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改善民生问题,对犯罪治理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犯罪治理上,政府应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重点提高教育支出,调整教育支出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提高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同时,创新制度设计,提高犯罪成本,实现民生支出增加与个体利益挂钩,从而对犯罪行为更具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