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宗教学的视角来把握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这一研究对象。首先,研究其产生的宗教和社会背景,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首先,基督教的神秘主义传统得以催生出“向内求”的神秘主义信仰模式,从灵魂内部直接感知上帝的临在是神秘主义信仰的主要特征;其次,中世纪晚期的社会文化条件使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者得以成长——在文艺复兴下对个体个性的强调、教会的腐败与危机、修道院中贵族妇女的教育以及中世纪晚期“厌女观”与“贞女观”的并存;最后,中世纪晚期修女院的热潮使基督教女性信仰者更好的接受教育并得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其次,介绍中世纪晚期几个主要的基督教神秘主义代表人物,她们是海德薇希(Hadewijch)、玛格德堡的梅希蒂尔德(Mechthild of Magdeburg)、诺威奇的朱利安(Julian of Norwich)以及玛格丽·肯普(Margery Kempe),海德薇希和梅希蒂尔德是两位很具代表性的伯格音修女,可以通过认识他们进而了解伯格音修女的思想特点;朱利安在她的作品中挖掘了上帝母亲的形象;肯普用具有强烈的性爱和感官色彩的文字描述了她与基督的神圣婚姻,通过她们我们可以简要地概览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的存在方式和表达特点。接下来,对中世纪晚期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宗教特质进行宗教学分析,主要把握其两方面的特征,它一方面具有神秘主义的基本特征,即超言说性、知悟性、暂现性以及被动性,且神秘主义经验对于经验者来说是有效的,而对于非经验者来说虽不一定受其影响,但却不能否认神秘主义经验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具有女性信仰的特质,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倾向于对信仰对象做基于直接经验的去逻辑感性表达;对神秘宗教经验的表述常常充斥着性爱的色彩;倾向于在信仰对象中挖掘女性形象。最后,阐述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宗教影响和社会影响,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者们不仅构建了女性在宗教言说上的话语权,而且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有效的互动,她们将自己的神秘体验诉诸于文字,大胆地不加修饰地描述自己与上帝交流的过程,她们富有感染力的书面作品被广泛地传播,有助于基督教神学由口语向读写转化,她们大量的方言译释和著作同时也使方言神学迅速发展;同时,作为一股宗教社会力量,中世纪晚期的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有助于消磨和抵制阶级意识,并催生和成就了由女性主导的伯格音运动。